(二)甲醇消费现状
与国内甲醇产量的快速增长相比,我国甲醇消费也经历了一个迅速增长过程。2012年,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达到3622万吨,是2002年的8.8倍。从2004年开始,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过去8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25.9%。拉动我国甲醇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在于甲醛、醋酸、甲烷氯化物等传统领域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醇醚燃料、替代石化原料等新兴领域发展迅速。
2010年以来,我国甲醇市场下游消费格局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传统消费领域(甲醛、醋酸、甲胺、MTBE、甲烷氯化物等)甲醇需求逐渐趋于平稳增长,醇醚燃料领域和替代石化原料领域(烯烃)发展迅猛。
过去10年,传统领域甲醇消费量仍保持较快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21.4%,但随着下游市场需求趋于稳定和饱和,增长势头有所放缓。其中,仅醋酸和有机硅产业由于技术突破,对甲醇消费需求仍然保持旺盛势头,但随着醋酸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未来对甲醇消费增长也将放缓。
醇醚燃料使用在一些省份发展较快。2012年,甲醇燃料使用量估计达到600万吨左右(包括甲醇汽油、液化气醚化、甲缩醛等),占甲醇总消费量的17%。二甲醚替代液化气领域消费量约690万吨,占甲醇总消费量的19%。
2011年以来,由于我国煤制烯烃示范项目运行负荷逐渐提高,2012年甲醇制烯烃领域消费甲醇约424万吨,占总消费的12%。此外,2013年初甲醇制芳烃中试装置也顺利试车成功。预示着我国甲醇替代石化原料将成为甲醇消费重要的发展方向。
与甲醇产量迅速增长相对应,我国甲醇消费自给率从2002年的56.4%迅速提升至2007年的97.7%,基本实现供需平衡。但受国外低成本天然气甲醇冲击,2009年起我国甲醇进口量跳跃式增长,近年来一直维持在500万吨左右。
问题:
○短期过剩有望加剧
○国外低成本冲击长期存在
○天然气甲醇竞争力减弱
○消费区域性差异较明显
存在问题
(一)产能扩张过快,阶段性产能过剩特征明显
2003年以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位震荡以及国内原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攀升,刺激了国内甲醇燃料替代石油战略的消费预期,导致甲醇发展出现过热态势,产能迅速扩张并在2008年后集中释放,而甲醇替代能源并未达到先前的消费预期,加上国外低成本天然气甲醇蜂拥进入国内市场,对国内甲醇生产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企业甲醇开工率,全行业呈现阶段性产能过剩局面。此外,未来2~3年仍有一批在建甲醇项目投产,预计短期内甲醇产能阶段性过剩将有进一步加剧的态势。
(二)部分企业技术水平落后,行业竞争力偏弱
国内长期粗放型发展模式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部分企业沿袭以外来煤为原料,或沿用传统资源利用效率低的技术,不断扩大以量取胜的产能,产业发展质量欠佳,行业整体竞争力偏弱。而国外天然气资源国以出口为导向,以廉价天然气和油田伴生气为原料发展大型天然气甲醇,具有显著的成本竞争优势,预计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国仍将是国外甲醇生产商的重要目标市场,国外低成本甲醇对中国市场的冲击将长期存在。
(三)天然气甲醇面临原料供应和价格上涨挑战
近年来,天然气供应紧张和气价上涨一定程度影响了天然气甲醇装置开工率。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对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意义重大,未来在天然气甲醇领域的供应将进一步偏紧,并且随着价格市场化,天然气甲醇竞争力将进一步减弱,预计部分天然气甲醇装置将逐渐关停或调整为煤炭原料路线。
(四)甲醇产销空间分离
我国甲醇消费区域性差异较明显。2012年我国甲醇消费主要集中在华东、中南经济发达地区,消费甲醇1191万吨和919万吨,分别占总消费量的33%和25%,之后是华北地区,占总消费量的21%。
而我国甲醇产能分布以中西部富煤地区居多,当地市场容量相对较小,甲醇商品需经长距离运输到目标市场,产销区域分隔的现象严重。甲醇属于危化品,长距离运输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由于必须使用专用槽车,空返造成运力浪费,增加单位产品销售成本,削弱产品竞争力。
(五)醇醚燃料缺乏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针对甲醇替代燃料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予以支持,但进入具体操作层面,仍然缺乏相关配套政策(定价机制、财税政策、发展模式、技术平台等)支持,醇醚燃料生产、销售和应用缺乏科学引导与规范。在实际工作中也很难得到交通、工商、安检等部门的协同,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3-12-31/334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