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使用高地隙喷药机防治棉花病虫害。(刘世全陶宏摄)
□本报记者蒋善军
农机既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支撑,也是现代农艺技术集成应用、规模推广的物化载体。当前中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0%,这个比例标志着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有史以来机械化生产方式大于传统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转折,农业生产进入了以机械化生产为主导的新时代。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种植品种间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研发能力弱等现实问题,制约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那么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就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要务。
农机将主导规模农业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着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全面短缺的转变,招工难由沿海向内地扩散。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同时,中国农作物种植集中度逐年提高,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前10位之和已经高达80%。集中度的提高,为中国农作物实现区域化种植提供可能。
据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相关资料显示,当前中国农民劳动力结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农机生产组织方式处于一个深刻变革阶段,政府正因势利导地推进农业机械化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变,中国的农业装备产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升级的转型期。
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表示,一方面,从分散经营到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无论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还是农民合作社,都是以农业机械作为主要生产手段,都是以机械化作业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没有农机,这些新型农业主体就难以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可以说,农机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支撑。
今年黑龙江面临罕见的雨雪春涝灾害,当地787个现代农机合作社发挥组织优势和高性能机械的装备优势,集中力量开展活雪散垧、开沟排水、整地播种,虽然春播起步晚,但进度快,把农时抢了回来,作物基本播在丰产期。
另一方面,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决定农民种养意愿、影响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因素。近几年玉米机收快速发展,推动了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水稻机插秧应用步伐加快,推动了南方水稻“单改双”;由于油菜品种问题,机收仍是薄弱环节,农民费工费力,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积极性不高。要推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不管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从耕、种、收到种子处理、植保、产后初加工,都对农机作业服务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当前,解决农忙时节农业生产缺人手、技术推广难到位、作业质量难保证等问题,适应农业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的需要,必须创新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宗锦耀司长认为,要以培育作业服务市场为重点,以提高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为动力,建立以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为主体、政府的支持服务为保障,组织化、专业化、规范化和品牌化程度高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既为规模经营主体也为一般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程化、高质量的农机作业服务。
旺盛的需求、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预示着农业劳动机械化主导时代的到来。
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中国农机行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们必须面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可以拥有农业生产资料,农民购买、管理、使用农业机械热情高涨,这样就使得我们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春天到来。“现在国内农机总动力达到10亿千瓦,联合收割机超过50万台,中小型农机具配套超过3000万台,这些都是排在世界第一位。但是,我们还是发展中水平,主要是农民数量多、农业规模巨大。”
农业机械化的作业率到底有多高,是衡量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标准。目前农业机械化最好的是种植业,其次是水产,然后是畜牧业。种植业中小麦最好,全国平均有90%以上,小麦生产几乎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其次是水稻,在70%;第三是玉米。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目前普及率最高的主要是20~40马力的农业机械,100马力以上的很少,而国外大功率农业机械用得很多,技术先进,价格相对昂贵。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现代农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3-08-23/302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