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为节水农业作更大贡献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 高祥照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中央1号文件指出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突破水资源约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应有之义,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举措,是“十二五”期间中国农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2012年,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分别对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做出重要批示,农财两部召开旱作节水农业座谈会,国家启动“防灾减灾”和“节水增粮”两大行动,以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抗旱坐水种为主体的节水农业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全国粮食生产“九连增”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几年来,国家在节水农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是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强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集成应用;二是农业部出台了《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将水肥一体化列为主推技术,要求强化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三是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方案》,推动新设墒情监测财政专项,墒情监测作为土肥水的重要职能和常规工作被正式确立。

2010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西北、华北地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去年,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联合在东北地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集中连片大规模推广应用高效节水农业灌溉技术。同时,中央财政安排稳产增产技术补助34.6亿元,主要用于对西南地区玉米覆膜、东北地区抗旱“坐水种”、东北水稻大棚育秧、冬小麦主产区“一喷三防”、南方早稻集中育秧、三熟制油菜“一促四防”等6项关键技术补助。

水肥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也对农业设施和农资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灌溉、滴灌、喷灌设施要专业化、精细化,力求能做到通过水引导肥料到作物耕区。其次,将水肥引导到什么深度,如何实现水与肥的有效结合,也对农业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水肥一体化对农资产品的要求更加严格,肥料溶解性要好,残渣标准必须严格控制,即水不溶物比例要满足滴灌设施的使用需求,达到不堵不塞;同时,肥料养分要全面、安全,除了大量元素外,中微量元素的添加要根据作物的自身需求来定,养分来源、形态也应该明示;此外是否具有腐蚀性、重金属含量有无超标等都是水肥一体化对农资产品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中国的水溶肥不再像原来那样仅是辅助性的叶面施用,而是伴随着“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水溶肥形态也有新的要求,趋向多元化。已有的水溶性肥料农业标准,从对产品的要求细则上看,更多是针对叶面肥的,作为传统大肥种的补充,要求自然也相对宽泛。化工行业标准则是新出台的,当然就有可能对目前水肥一体化等农业生产的新发展考虑得更多,如要求将水不溶物比例控制到0.5%以下(农业标准水不溶物比例为5%),要求产品包装标识进一步细化,要求标明不同形态的养分含量,强调微量养分的形态以及其他一些特性指标和有害物质的限量等,行业门槛的提高顺应了水肥一体化的发展,即将为中国节水农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滴灌 墒情 发展现代农业 专项资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