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金正大:领跑者的风采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大楼

 

金正大创新“种肥同播”技术,提高机械化施肥水平

 

金正大新型肥料产业园区

 

2013年1月18日,首都北京晴空万里,人民大会堂里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3000多名代表的眼前,在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下召开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习近平、温家宝、李克强、刘云山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这是国内针对企业和个人在科学技术方面成就的最高奖励,是千万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和追求。

在此次获奖的330个项目中,山东金正大公司“缓控释肥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赢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中国化肥企业首次获得“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国家科技进步奖,也是本次大会此奖项上肥料行业的唯一获奖者。怀抱获奖证书,公司副总裁陈宏坤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作为从申报到答辩一系列激烈竞争的亲历者,他怎么能不百感交集、感慨万千。

说起来,这是金正大第二次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捧回获奖证书。三年前,他们就以“新型作物控释肥研制及产业化开发应用”项目荣获2009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但比较起来,刚刚获得的这一次奖项是针对一个创新体系而不是一项具体技术,所以“含金量”更高、获奖难度更大。这一次与金正大并肩获得相同奖项的单位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仅从这些获奖伙伴的规模与知名度,就可以想见获得这一奖项有多么不容易。

15年来,金正大在科技创新之路上求高、求新、求实,让创新平台建设与企业发展水乳交融,如影随形,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和实践者。

 

创新:企业的灵魂

获得大奖是有原因的,这些年金正大发展用“天天都在变,一年一个大变化”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2010年,记者走进金正大时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他们现代化的生产车间、整齐的生产线、设施完备的职工之家。到了2012年底再次来到金正大,就完全被他们颇具现代风格的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大楼“震”住了。宽敞明亮的一楼展厅,琳琅满目的二、三楼实验设备,设备齐全的四楼以及一个个专家工作室,看着安静的实验室中众多身穿“白大褂”埋头实验的科技人员,总有一种走错门的感觉――这是在化肥企业吗?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2009年10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依托金正大筹建的,这是一个集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基础研究、工程技术转化、质量检测、标准制定、新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于一体的创新平台。而投资1亿多元兴建的这个标准高、设施全的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大楼,不但在山东屈指可数,就是在全国范围恐怕也很难找到第二个。

在这个行业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朱兆良这些泰斗级人物是领衔的特聘专家,专家队伍中则有土壤、肥料业内大名鼎鼎的林葆、李家康、张民等一系列权威人士。仅这个中心,就有人员210人,科研场所的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拥有各类先进研究实验仪器360台及中试设备41台(套),专家们在这里有自己的工作室。“岛津ICP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离子色谱仪”等名目繁多的仪器和设备,这些设备原值累计就达3500余万元。而在科研大楼之外,缓控释肥国家工程中心还拥有投资近千万元建设的大型智能温室。从东北三省、华北平原、两广地区等地采集来的各类土壤在不同的湿度温度进行着肥料效果试验。在整个金正大公司,现在拥有各类开发研究人员412人,公司外聘19名尖端的科研专家中有7名来自国外,国内外有220名专家以特聘顾问或科技专家的身份在金正大承担着科研任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肥 化肥 生产基地 施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