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荷兰(Holland)也许叫其本名 “尼德兰”(Nether鄄lands)更合适。尼德兰的意思是“低地之国”,而“荷兰”原本只是尼德兰西部地区两个省的名称,意思是“森林之国”。在中世纪,这两个省确曾有过茂密的森林,但现在大都已被改造成为宽广低平的乡村,许多地方牧草地、河流和运河密集,再不是森林。名实差异的背后,体现了现代农业对整个国家的深刻变革。
奇迹是怎样炼成的?
多年以来,在世界农产品净出口额的排行榜上,荷兰一直可与美国和法国等传统农业强国匹敌。按农业就业人口计算,荷兰平均每个“农民”的年出口额将近百万元人民币,平均每公顷土地净出口额则惊人地超过10万元,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除了享誉全球的鲜花和观赏植物等产品居世界市场份额首位之外,荷兰的蛋制品、啤酒、番茄和奶酪等农副产品的净出口额均名列世界第一。
戏剧性的是,荷兰仅仅是欧洲的一个弹丸小国,人口约为1600万,与广州市的人口相当,而直接从事农业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国土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不到广东省面积的1/4,人均耕地面积仅1亩多。就是这样一个农业人口不足世界的0.02%,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0.07%,1/4国土面积在海平面以下,受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的国家,出口了全世界9%的农产品,这些还不包括花卉在内。
在很多荷兰的文献中,“园艺业”与“农业”往往并列而称,可见它的重要性非同一般。温室花卉和蔬菜是荷兰园艺业的支柱,温室面积约占世界温室总面积的1/4,技术水平更是世界领先。
荷兰温室的专业化程度非常高。不少花农专门只生产一种花,甚至仅生产一种花的某个品种。他们认为,只有产品精益求精,才能生产出独具一格的产品,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温室花卉生产对技术和管理的要求极其严格,产值的核算单位按“每平方米”进行,因为管理上的微小差池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以菊花生产为例,从土地翻耕、熏蒸消毒到菊花的收获和分装,从不同品种和不同颜色的菊花幼苗的供应、切花运送直到拍卖行,都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劳动力安排、种苗和肥料的供应等都是一天不差。
畜牧业是另外一个高回报率的产业,一度也是荷兰农业最重要的农业种类,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远大于种植业,其中奶牛业又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之一。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园艺业的迅速发展和畜禽饲养业高密度的生产方式,使牛和猪排泄物中的氨和磷酸盐对环境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降低了很多。
大田作物投入成本相对较高,质量受环境影响严重,此外欧盟农业政策中谷物、糖料和马铃薯淀粉等的保护价格逐步取消,荷兰的大田作物生产正经历着重大的变化:有的转向园艺业、畜牧业或有机农业,有的通过扩大规模来增加效益,有的则从事观光农业等。
渔业虽然在荷兰历史悠久,荷兰也是世界重要的渔业国,但由于渔业对于荷兰来说,比较优势并不明显,因此渔业在荷兰农业经济中的地位不算重要,每年有比较大的出超。
在这样一种奇特的生产结构下,荷兰农业交出的成绩单是:每年农业总产值至少4000亿元人民币。虽然大约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至4%,然而农业出口占全部出口额的24%,农业外汇收入占国家外汇总收入的1/4。
农场的进化论
从微观层面看,荷兰农业是由一个个私有制家庭农场组成,土地完全自有的农场所占比例较大。这种家庭农场有它的优越性,降低了劳动的“监督成本”:许多农业生产项目忙闲不均,有很强的季节性,若是使用雇佣劳动力,则会遇到劳动力利用不充分和难以进行监督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荷兰的人均土地占有量很小,农场想要扩大生产也很不容易。上世纪50年代初,荷兰全国大约有40万个农场,到2000年则首次跌破10万大关,半个世纪里,荷兰农场的总数只剩下1/4。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2-04-27/329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