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荷兰(Holland)也许叫其本名 “尼德兰”(Nether鄄lands)更合适。尼德兰的意思是“低地之国”,而“荷兰”原本只是尼德兰西部地区两个省的名称,意思是“森林之国”。在中世纪,这两个省确曾有过茂密的森林,但现在大都已被改造成为宽广低平的乡村,许多地方牧草地、河流和运河密集,再不是森林。名实差异的背后,体现了现代农业对整个国家的深刻变革。
奇迹是怎样炼成的?
多年以来,在世界农产品净出口额的排行榜上,荷兰一直可与美国和法国等传统农业强国匹敌。按农业就业人口计算,荷兰平均每个“农民”的年出口额将近百万元人民币,平均每公顷土地净出口额则惊人地超过10万元,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除了享誉全球的鲜花和观赏植物等产品居世界市场份额首位之外,荷兰的蛋制品、啤酒、番茄和奶酪等农副产品的净出口额均名列世界第一。
戏剧性的是,荷兰仅仅是欧洲的一个弹丸小国,人口约为1600万,与广州市的人口相当,而直接从事农业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国土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不到广东省面积的1/4,人均耕地面积仅1亩多。就是这样一个农业人口不足世界的0.02%,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0.07%,1/4国土面积在海平面以下,受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的国家,出口了全世界9%的农产品,这些还不包括花卉在内。
在很多荷兰的文献中,“园艺业”与“农业”往往并列而称,可见它的重要性非同一般。温室花卉和蔬菜是荷兰园艺业的支柱,温室面积约占世界温室总面积的1/4,技术水平更是世界领先。
荷兰温室的专业化程度非常高。不少花农专门只生产一种花,甚至仅生产一种花的某个品种。他们认为,只有产品精益求精,才能生产出独具一格的产品,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温室花卉生产对技术和管理的要求极其严格,产值的核算单位按“每平方米”进行,因为管理上的微小差池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以菊花生产为例,从土地翻耕、熏蒸消毒到菊花的收获和分装,从不同品种和不同颜色的菊花幼苗的供应、切花运送直到拍卖行,都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劳动力安排、种苗和肥料的供应等都是一天不差。
畜牧业是另外一个高回报率的产业,一度也是荷兰农业最重要的农业种类,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远大于种植业,其中奶牛业又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之一。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园艺业的迅速发展和畜禽饲养业高密度的生产方式,使牛和猪排泄物中的氨和磷酸盐对环境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降低了很多。
大田作物投入成本相对较高,质量受环境影响严重,此外欧盟农业政策中谷物、糖料和马铃薯淀粉等的保护价格逐步取消,荷兰的大田作物生产正经历着重大的变化:有的转向园艺业、畜牧业或有机农业,有的通过扩大规模来增加效益,有的则从事观光农业等。
渔业虽然在荷兰历史悠久,荷兰也是世界重要的渔业国,但由于渔业对于荷兰来说,比较优势并不明显,因此渔业在荷兰农业经济中的地位不算重要,每年有比较大的出超。
在这样一种奇特的生产结构下,荷兰农业交出的成绩单是:每年农业总产值至少4000亿元人民币。虽然大约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至4%,然而农业出口占全部出口额的24%,农业外汇收入占国家外汇总收入的1/4。
农场的进化论
从微观层面看,荷兰农业是由一个个私有制家庭农场组成,土地完全自有的农场所占比例较大。这种家庭农场有它的优越性,降低了劳动的“监督成本”:许多农业生产项目忙闲不均,有很强的季节性,若是使用雇佣劳动力,则会遇到劳动力利用不充分和难以进行监督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荷兰的人均土地占有量很小,农场想要扩大生产也很不容易。上世纪50年代初,荷兰全国大约有40万个农场,到2000年则首次跌破10万大关,半个世纪里,荷兰农场的总数只剩下1/4。
整个社会在这个兼并过程中不断吸收着从农场流出的劳动力,使他们能够在新的岗位上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这使得农民的收入能不断增长,农业人口总体的收入能够与非农人口保持在相同水平上,这是荷兰不存在“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的根本原因。
这场农场兼并大战,实质就是生产率的竞争,对此,荷兰农民很早就有一种信念:专业化可以提高效率———市场上,竞争的是产品质量;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每个经营者的知识和技能的高低;而知识和技能只能在专业和合理的分工下才可能精益求精。专业化还有利于机械化和计算机化,以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专业化的“基因”在一代代“遗传”下来的农场中得到加强。可以看到,在上述农场数量减少的过程中,混合型农场的数量减少得最快,这种“混合型农场”专业化程度低,它们有的以种植业为主,有的以畜牧业为主,有的二者兼营或兼营其他事业。到2001年,荷兰专业化农场的比例已超过90%,这在世界上是十分少见的。
荷兰的农业统计对农场分类做得非常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场的专业化和深度的分工。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园艺业,它从种植的地点被分为温室园艺业和露地园艺业;然后又进一步划分为花卉业、蔬菜业、盆栽植物和苗圃植物等。在花卉业中,还会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大田作物农场是比较多样化的,这是因为土地需要轮作。荷兰缺乏比较优势的大田作物(如小麦),基本上只是耕作换茬作物。即使这样,其中的专业化也非常明显,比如马铃薯,有的农场专门生产直接供消费的“食用土豆”,有的农场则只生产技术要求更高,售价也更高的种用土豆。
另外,农场的专业化需要有专门机构为各个生产环节提供及时、周到、高效的服务。这样,农场主们才能及时获得市场信息、技术咨询、金融支持、法律保护,以及开展国际营销所需要的各种服务。这也促成了荷兰农业一项世界性的制度创新———专业合作社。 (庄至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