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聚集智慧寻求发展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刘红芳:

标准制订应加快

目前,国家农业部登记水溶性腐植酸肥料,从总体上规范了腐植酸叶面肥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它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条件设置不尽合理,仍需在实践中加以调整,方可正确引导腐植酸叶面肥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市场上还出现一类对木炭或竹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酢液或竹酢液为原料,添加营养元素而研制成的叶面肥料。在日本,木酢液或竹酢液的应用相当广泛,也有相关的生产标准,很早就应用于叶面肥料的生产。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木酢液或竹酢液的生产还没有国家标准,但是应用木酢液或竹酢液生产的叶面肥料已经投放市场。据试验研究,木酢液或竹酢液叶面肥料不仅能提高水稻产量,而且能提高水稻抗病虫害的能力。另外,国家也还未把腐植酸纳入农业部有机复合肥标准中,关于这个问题,行业也正在讨论。我们相信,如果国家把标准问题解决了,腐植酸行业肯定会迎来发展的高潮。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博士李燕婷:

农业应用要推广

腐植酸的五大作用:改良土壤、增进肥效、促进生长、抗逆和提高产物品质。(1)改良土壤、刺激作物生长、对化肥增效、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2)能够减少氮的挥发流失,提高土壤有效氮含量。氮肥与腐植酸混施可提高吸收利用率20%~40%;(3)可以吸收和贮钾离子,从而提高土壤速效钾的含量;(4)按一定浓度采用浸种、浸根、蘸根、喷洒、浇灌、做底肥等方式,一般可提早1~3天发芽,出苗率可提高10%~30%;(5)可增强作物抗寒性、提高作物免疫力;(6)对果树的腐烂、小叶、黄叶病,黄瓜霜霉病,辣椒的炭疽病、病毒病等都有明显的防治和抑菌、杀菌效果。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树清也表示,现以全国耕地18.5亿亩为准,以华北地区小麦平均亩产400千克为例,当亩增产率为5%时,亩增产量为20千克,按市场价每千克人民币1.60元框算,亩增值人民币32元,剔除亩喷施叶面肥人民币8元,实际增值人民币24元,投入产出比为1:4。蔬菜、果树、经济作物的投入产出比均高于小麦等大田作物。如全国耕地以小麦生产水平为基准,全年可增收人民币444亿元以上,等于全国近七亿农民年人均增收约63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曾宪成:

市场需求待开发

从供求状况来看:腐植酸叶面肥生产总量以华北地区居多,主要使用对象是大田作物。腐植酸叶面肥仅从不规范的生产量上看,远大于市场需求。目前,在中国叶面肥的生产量与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这里主要有农业部登记产品、省市登记产品、未登记产品、自制自配产品,以及大量假冒伪劣产品混合其中,有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从耕地与喷施量,按照叶面肥使用的范围来看,已经在全国全面普及。全国现有耕地18.5亿亩,按腐植酸叶面肥在大田作物(如小麦)一次性喷施面积计算,平均1吨腐植酸叶面肥,可喷施约5000亩耕地(因稀释倍数大小而有所变化)。以此理论推算,全国耕地一次性可喷施量约为37万吨。在喷施中,蔬菜作物约为大田作物的4倍以上,果树等经济作物约为大田作物的25倍以上,再加上农作物复种指数的提高,叶面肥一次性复合喷施量,从理论上推算应远远高于50万吨。

新疆双龙腐植酸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泽宇:

推广现状较混乱

从市场经营的角度来分析,在农业部已登记的水溶性肥料中,无论是水溶性腐植酸类肥料,还是其他各类水溶性肥料,其销量远不及登记量。这其中,一方面是有登记证的产品和无登记证的产品,都进人市场销售。即使有农业部登记证的产品,也因市场混乱挤兑成本,造成产品实际营养成分含量与登记证质量标准不符,从而直接影响销售量。另一方面是有一定科技知识的农民、当地技术推广单位、无证生产和经营者,由于自配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尿素等)使用而填充了半壁市场。也就是说,叶面肥喷施量实际上远远高于农业部已登记产品的生产量之和。目前,叶面肥尚未在市场形成完全品牌,大多蜂涌一时。如果未来叶面肥市场走向规范,以在市场定位准确而创立品牌为先导的叶面肥,将会形成一支强势产业。新疆农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胜认为,叶面喷施腐植酸叶面肥,能抑制杂草和保墒、提高作物抗逆性和改善作物品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喷施 耕地 大田作物 小麦
下一篇 :梦想的家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