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缓控释肥“种肥同播”风靡齐鲁


除了技术革新外,最近几年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劳动力价格上涨,成为推动“种肥同播”技术的最重要社会因素。山东农村和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村一样,青壮年选择了外出务工,而留在家中种地的大多是妇女和老人。这种局面下,迫切需要一种省工的播种方式,能够使精壮劳动力不必回家帮忙,“种肥同播”技术适时地填补了农村中稀缺的劳动力资源造成的空缺。同时,近些年,农村中劳动报酬提高,山东农村日结的工钱普遍超过了60元,如果要在播种和打工中选择,不少实在抽不开身的农民会选择后者。在农村的这种社会经济变迁大背景下,“种肥同播”这种机械化的方式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欢迎。

在技术、经济乃至自然环境的变化格局之中,“种肥同播”技术顺势而动、水到渠成。

为农民省工、省钱、增收益在采访中,凡是采用过“种肥同播”技术来进行夏播玉米的农民,都对这一技术的便捷、省事赞不绝口。“很得劲!”“省大发了!”……这些透着乡土气的赞扬,让人觉得格外受鼓舞。

有了“种肥同播”,农民省去了间苗这一步骤。一说起“间苗”,杨清昌无意识地皱起来脸:“你可不知道,间苗这活太辛苦。大夏天的弯着身在地里看哪棵苗不行,然后把没用的苗掐了。这个活,一个劳动力一天也就能弄3亩,而且这一天是起早贪黑地干。”对于家里种了10亩地的杨清昌来说,免去了间苗环节,相当于为他省了3个工。

有了“种肥同播”,农民播种的劳动量大大下降了。在宁阳县农村,金正大销售公司副经理王世明指着车外两位艰难前行的农民说:“那就是用 ‘气死牛’播种的。”据他介绍,这种机器由一个人在前拉、一个人在后推,然后再下腰往穴里播种,十分辛苦。但现在,农民只要在地边看着就行。

有了缓控释肥“种肥同播”,农民省去了至少两次追肥环节,省了钱不说,还省去了追肥的工夫。惠民县孙武镇银子刘村农民王连忠,从2009年起用“种肥同播”专用耧进行玉米播种与缓控释肥施用。之前,在小喇叭口期需要每亩追一次20斤左右的磷酸二铵,每亩要花费三四十元,在大喇叭口期每亩还得追一次七八十斤的尿素,每亩要花费七八十元。他用了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后,整个生长季节只用了一袋缓控释肥。“按照当时的肥料价格,每亩也就120元左右,和追肥两次的成本大抵相当,省去了一次追肥的成本。”他兴奋地告诉记者。

有了“种肥同播”,农民种的玉米苗更旺了、产量更高了。王连忠还为记者提供了这样的一组数据:“去年一般农户能打四五百斤,我打了870斤;前年一般农户打七八百斤,我打了970斤。”王世明解释道:“用了缓控释肥做底肥而不是后期追肥,出苗时的营养就跟得上,抗涝抗旱的能力就强,而且缓控释肥的‘耐力’很好,能保证玉米后期不脱肥。”

谁创造了“种肥同播”神话?

2009年至今的短短两年,“种肥同播”技术能够迅速推广,除了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外,还离不开缓控释肥厂商、农机厂商、机播手的协作和广大农民朋友的大力支持。今天,围绕“种肥同播”,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共生共存的利益共同体,正是有了这个利益共同体,这种技术才能够迅速推广。

梁家镇的农机手李向国的机器上装了一个灯泡,他说:“就赶这几天,没白没黑地干呢!”作为一个老农机手,他从前年开始使用这种“种肥同播”机。一个机手一天要干十四五个小时,一天能播种播肥七八十亩。这台机器花了李向国3000多元,他向农民的收费标准是每亩15元。李向国说:“这个机器的后期成本主要是油,按照现在这个价格,买完机器当年就能回本。”

一些农机厂家也看中了这块巨大的“蛋糕”,主动改造机械,以适应夏播市场的需要。5月份以来,一开完技术推广会,王西民就接连约谈了很多农机厂的技术人员,让他们在原有单粒播种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他说:“现在很多厂都很看中这块,我们化肥经销商和他们一起研究这块的问题。”在禹城市,记者看到了带数控功能,能调整株距、行距的新型专用机播耧;在惠民县,记者发现了能根据不同地块,可操作3行、4行乃至5行的不同类型的机播耧。正是许许多多机械工程师的努力,“种肥同播”才逐渐找到了愈发贴身的载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肥 玉米 间苗 出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