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拓宽农资产业市场化道路


●价格放开还化肥产品以自由 ●调整兼并农资生产面临重头戏●出口消胀浮动关税动态调节

从经济大环境上来说,2010年的农资市场肯定将是十分不平常的一年。

在即将度过的2009年里,国家对农资行业出台的政策一波接着一波,其中一些政策是农资行业盼望了多年的重大改革政策。综合而论,这些政策不管是在放开化肥价格、放开农资经营,还是在控制出口关税、调整化肥运价和能源价格、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过剩产能等等,都明确地向我们显示出国家加速农资产业市场化进程的决心和规划。可以预见,今年以至未来几年,中国将处于农资产业的市场化时期和结构调整时期,新一轮的市场化和产业整合浪潮即将出现,其强度将会高于以前的任何一个时期。理清并反观今年一年针对农资产业的政策脉络,就可以得出这样的明确启示。在今年出台的这些政策基础上,明年对于农资而言将是重要的一年,掌握和理解这些政策,可以为农资产业新时期的到来做好准备。

价格放开

还化肥产品以自由

今年1月24日,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宣布取消实施多年的化肥价格管制,化肥生产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这一大步,在历经化肥生产企业多年呼吁和奔走后得以面市,让业内人士感慨不已。

1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出《关于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正式宣布取消实施多年的化肥价格管制,化肥生产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

该《通知》指出:自2009年1月25日起,国产化肥出厂价、进口化肥(钾肥除外)的港口交货价,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同时,取消提价申报、调价备案、最高限价以及流通环节价格差率控制等各项临时价格干预。这标志着中国在推进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化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从长远看,对整个化肥行业和农业生产具有积极影响。

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是中国农业成本的主要部分。也正因此,中国政府长期对化肥出厂价和进出口进行严格的控制。1998年,把化肥出厂价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放开化肥零售。但2004年后,随着化肥大幅涨价,国内又实行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2008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市场化肥及其原料价格持续下降,国内市场化肥价格也全面回落。目前,国内氮肥和磷肥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生产企业亏损严重。但是,钾肥则主要靠进口,2007年中国钾肥需求量的70%依靠进口。

据报道,化肥由“政府指导价”变为“市场调节价”的改革,是对国务院常务会议决策的具体落实。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决定,鉴于国内化肥“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应“加快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肥价格形成机制,适时将所有化肥出厂价格及除钾肥以外的一般贸易进口化肥港口交货价格,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

那么,为何在今年出台化肥定价机制的改革呢?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的解释值得回味:实行出厂市场定价后,“化肥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首先,“中国化肥供求总量基本平衡,氮肥、磷肥等主要品种均供大于求”;其次,中国对主要靠进口的钾肥依然实行港口到货价格控制,同时还将储备1600万吨的化肥用于春耕生产,这占到整个春季用肥的20%。也就是说,多年来企业一直谋求的化肥定价机制改革并非没有引起重视,而是时机不够成熟。换句话说,化肥价格机制的改革必须以保证国内化肥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为前提。

1998年以来,中国的化肥批发、零售价格已经完全市场化,但化肥的出厂价和进出口则一直由政府控制。此次定价机制改革后,中国化肥产业的生产、消费环节已经实现了市场化,但进出口领域则依然由政府控制。2008年上半年,受制于国际市场涨价,国内化肥价格居高不下,化肥生产企业多方规避政府控制, “政府指导价”并未平抑农业用肥价格;2008年下半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加剧,国际市场化肥价格一路走低,国内价格也大跌,实行“化肥限价”已没有实质意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尿素 磷肥 钾肥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