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龙肥业集团生产区一角
□本报记者王军 通讯员 叶卫 冯林芳
珠三角,这里被人们看作是制造业的天堂。但对复合肥企业来说,在这里建厂却有太多的劣势:一方面,这里缺少原材料,用地、用工、用电等费用高;另一方面,这里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少,而竞争企业却越来越多……
然而就是在这里,从1996年起,福利龙肥业集团开始打拼———从一个一无原料掌控资源、二无生产设备优势、三无物流配送体系的“三无”小厂,发展成为今天的全国知名复合肥企业。目前,福利龙肥业集团在全国建立了4个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达到了120万吨,企业被评为“中国化肥50强”。
那么,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福利龙肥业集团是如何成长为驰骋在中国农资市场上的一匹“黑马”呢?
放眼全国:顺应形势战略转型
古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福利龙人也许不是俊杰,但绝对是个识时务者。通过对技术市场、产品市场、资源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认知、融合与掌控,在不同阶段确立企业不同的发展方向,福利龙肥业集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从1996年的1条生产线发展到2003年的12条生产线,在产能扩大的同时,福利龙肥业集团依托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不断发展壮大,迅速提升了“福利龙”的品牌影响力。
2003年至2006年,是福利龙肥业集团转型的关键阶段。稳定广东市场,融合上游原料资源,实施企业发展的战略大转移,进而实现企业的有效扩张,福利龙肥业集团决策层果断作出这样的战略部署。他们先是北上和陕西兴化合作,利用对方资源,开发全国市场。之后,相继建立了福利龙贵州基地、福利龙山东基地。
2006年12月,天津泰达生物集团入主福利龙,从此福利龙肥业集团由一个家族式的民营企业转变为香港上市公司的全属子公司。上市公司的规范化运作,使福利龙肥业集团在管理、经营、运作上上了一个新台阶,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平台,进一步扩大了“福利龙”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
科技创新:抓住企业发展关键
1999年,福利龙肥业集团开始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农用新肥料研发中心,致力于本行业最前沿的技术与产品的创新与开发。多年来,福利龙肥业集团先后承担了国家、广东省及东莞市10多项科研攻关项目,并拥有十几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其拳头产品被专家鉴定为“在行业内具有独创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他们研发的 “高塔物料熔融可控技术”、“高养分环境下生物菌附载技术”、“颗粒肥料新型包膜技术”等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让科研成果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化为生产力,福利龙肥业集团先后在东莞市草莓主产区、梅州市沙田柚种植地、山东寿光蔬菜基地等种植区域建立了福利龙新型肥料试验、示范基地,从而有效保证了研发工作的进行和新产品的推广。
强化质量:打牢企业发展基础
首先,在产品质量管理上,福利龙肥业集团确立了三条原则:一是把好原料入厂关,严防低质、劣质原材料入厂;二是把好领导评查、班组核查、日常检查三道关,通过领导评查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抽检制度,通过班组核查、日常检查做到时时防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排除;三是做好储运管理,确保进入流通渠道的肥料全部是合格产品。从而形成了从原材料入厂到产品生产过程再到成品出厂的一整套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其次,福利龙肥业集团每年拿出相当的资金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通过提高生产设备的技术含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及优化生产工艺,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自动控制投料系统、自动熔浆喷淋系统,温控-液控-流控差反馈中央集成系统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种失误,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同时,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质量保障互相监控关系。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09-05-29/314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