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化肥企业不妨尝试“走出去”


□夏普

当前,中国磷肥、氮肥均是供过于求,加上农业大环境和化肥价格的影响,用肥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去年以来的化肥出口关税大幅上调使出口型生产企业遇到了瓶颈。国内的市场份额是固定的,出口关税的大幅上调又在很大程度上锁死了出口的大门,企业在盼望国家放开出口大门的同时,能不能开扩思路,借鉴一些外国的经验,实行走出去的策略呢?

所谓走出去,就是到化肥原料国投资办厂,利用当地的矿石、天然气等资源优势,再把产出品———化肥销售到当地市场或其他国际市场。这样既避免中国化肥原料资源外流,企业也能获得生产效益,同时生产的化肥也能在必要时满足中国国内市场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权。

印度是化肥消费大国,近年来其化肥进口量居高不下,一直是国际氮、磷、钾肥生产商关注的重点市场。印度政府每年向进口化肥支付高额的补贴,因此,该国政府近年来积极采取了向资源国迈进的策略。印度农民化肥合作社与卡塔尔肥料公司在卡塔尔联合投资建设合成氨联产尿素装置,在该合作项目下,印度农民化肥合作社将有权以市场价格购买该厂生产的全部氮肥。印度农民化肥合作社还拥有阿曼—印度化肥公司25%的股份,该厂165万吨尿素的年产能尽管还没有实现,但已经使印度的尿素采购不再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印度还计划在哈萨克斯坦境内,依托其天然资源优势合资建立氮肥厂。去年,印度在哈建立的磷肥厂将给双方带来了巨大效益。由此不难看出,印度正努力谋求在化肥领域与资源国开展广泛合作,向国外氮肥、磷肥资源市场进军。有了这些合资产品做支撑,印度在国际市场采购时对价格将会有更多的话语权。

同是农业国的越南和巴基斯坦也实施了走出去战略。巴基斯坦Engro化学公司与阿尔及利亚国有磷肥与铁矿公司合资在阿组建磷肥厂,大部分产品用于出口。2008年10月底,越南投资15亿美元在俄罗斯投建年产160万吨氮肥厂,预计年利润10亿美元。

一些以赢利为目的的化肥生产企业,在立足本国资源的同时,也在向化肥原料地迈进。英属非洲综合资源上市公司近日称,已经获得津巴布韦东南部的磷矿开采权。英国生活保障公司计划在缅甸投建年产120万吨化肥厂,产品均通过水运外销。同是天然气大国的俄罗斯,其国家控股公司欧洲化学公司也要抢占别国资源,投资25亿美元在哈萨克斯坦开采磷矿,生产磷肥。目的只有一个———赢利。澳大利亚苏尔坦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收购在西非马里获得了一个磷矿的开采权,马里政府正寻找厂商在当地建设磷肥厂,以供应当地农业需求。德国一家公司称已经与加蓬政府签署谅解备忘录,利用加蓬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建立合成氨、尿素生产项目。

中国的化肥企业不妨仔细研究一下世界化肥原料国的情况,到资源国投资办厂,既利用了当地原料资源,又不愁销路,而且变出口资源类产品为出口技术,占据生产链条中的高端。而不要总是期待国家放开产品出口政策,或与国内企业集团打价格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磷肥 尿素 氮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