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发展变化,氮肥生产,特别是大氮肥的原料路线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氮肥生产,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引进之时全部以天然气为原料,到天然气供应矛盾带来了新思路,走出了一条从中国国情出发,不断完善的尿素原料发展路线。伴随这种变化,中国尿素企业的大量需求带来了造气炉的大变化与大发展。这又直接推动了中国的煤化工行业发展。从这个角度看,三十年中国尿素产业的发展,是中国煤化工行业的开路先锋。
上世纪七十年代,毛主席、周总理亲自批示引进建设了13套大化肥装置。1976年6月22日,第一套大化肥装置在四川成都建成投产。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13套装置陆续建成投产。根据当时世界氮肥的实际发展情况,全部以天然气或石脑油为原料的氮肥,被划分于石化下游产品的范畴。这13套大化肥装置中,8套以天然气为原料,分别建设在当时国内天然气资源相对丰富的云南、贵州、四川、辽宁、河北、山东等地。
另外5套装置最初设计也用天然气,但后来因为最初设想的“川气出川”工程因地质变化未能实施,天然气后来被改成用石脑油,与炼油厂结合在一起,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南京和广州。
13套大化肥为中国的化肥供应和技术进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大氮肥项目,特别是13套大氮肥项目工作过的职工都充满了自豪感,他们说,当年的大化肥企业,是每年国务院春节慰问的重点。
以下是1988年国务院嘉奖大化肥企业时的报道,可以反映出当年大化肥企业在国内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
1988年元旦前夕,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以及陈俊生、吕东、杜润生等领导同志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正在北京开会的全国大化肥厂厂长,对化肥战线广大职工为支援农业作出的重大贡献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大化肥厂颁发了奖状……
这些大化肥装置到现在为止,仍是中国化肥工业的主力装置,建厂时间虽较早,但通过改造,技术水平接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水平。2008年6月15日,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氨装置迎来了装置运行史上的第43个“百日红”,同时也是装置自开车以来实现的第四个安全连续300天运行。时隔6天后,云天化的尿素装置又取得了安全连续运行300天的骄人战绩,实现了装置投产以来的第23个“百日红”。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合成氨、尿素生产现场举行了庆祝大会,欢庆这来之不易的成绩。
同时,基于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的特点,在发展天然气大氮肥的同时,大氮肥的原料路线一直是人们考虑的问题。1990年,鲁南化肥厂第一家引进并建设了美国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示范装置,引起了国内化肥业的高度关注。1993年4月,该厂投资4.7亿元的二期扩建工程投料试车成功,并于1995年达到该装置的设计能力。1992年2月,利用外资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陕西渭河化肥厂项目在京签字。这是一套经国务院批准,利用日元贷款引进的大型支农项目,也是“八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渭河化肥厂项目利用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采用当时国际上先进的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项目设计规模为年产30万吨合成氨和52万吨尿素。这套大化肥项目符合中国煤炭资源的利用政策和国家开发大西北的发展战略,对促进陕西省和全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中国以煤炭为原料的化学工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项目的特殊地位,当年出席签字仪式的有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慕华和化工部部长顾秀莲。
在渭河化肥厂成功建成投产后,大化肥装置的原料路线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同时,由于世界能源价格的变化,国内包括几套大氮肥在内的油头氮肥企业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原料用不起、产品卖不动,这些油头企业纷纷告急。2000年前后,在原料大幅度涨价、氮肥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油头氮肥企业纷纷停产。2000年5月,大氮肥企业安庆石化启动了“油改煤”项目。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10-24/292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