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乐垦农药拌种地上病虫地下治


□本报记者索荣

药剂拌种是防治地下害虫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如今已被科学家“活学活用”在地上害虫防治上。乐垦系列农药拌种技术不但对小麦蚜虫、玉米蚜虫、西瓜蚜虫、花生地下害虫等可以有效防治,且能有效预防玉米病毒病和粗缩病。该技术不但降低了农作物生产成本,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保护天敌,实现了环境友好和生态平衡。

北京乐垦农作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知识密集型股份制企业,先后与中国农大、南京农大、河南省农科院等10多家重点科研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现拥有植保技术领域4个国家专利、2个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1个科技部重大项目。近年来,乐垦公司的科研成果不断推向市场,有防治小麦生长期蚜虫危害的“乐垦1号”,防治玉米生长期蚜虫、飞虱、蓟马、粗缩病、茎基腐病的“乐垦2号”,防治西瓜蚜虫、病毒病的“乐垦3号”,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乐垦4号”等,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蚜虫、灰飞虱危害加重

小麦蚜虫的成虫、若虫均可对小麦进行刺吸危害,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小麦抽穗后集中在穗部危害,形成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另外,麦蚜还是传播植物病毒的重要昆虫媒介,以传播小麦黄矮病危害最大。

近年来,国内玉米产区蚜虫、灰飞虱危害呈加重趋势。玉米蚜虫刺吸植物汁液,造成植物生长停滞,形成空秆、空穗、突尖缺粒或空秕粒,还可引发霉污病,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蚜虫危害一般情况下,可造成减产15%左右,严重地区减产超过30%,亩直接损失高达200元左右。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病毒,使玉米感染粗缩病。粗缩病是对玉米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单株产量损失达70%~80%,为毁灭性病害。目前,玉米粗缩病在直接防病方面尚未发现有效药剂和防治措施,防虫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此外,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抗病品种,而“农大108”、“郑单958”虽为耐病品种,其病株率平均为5.6%,发病率为10%左右,平均减产5%~10%。

因此,探索防治小麦蚜虫、玉米蚜虫、飞虱等害虫的高效方法,成为植保科研、企业和管理部门急待攻克的重大难题。

专家研究拌种技术

据乐垦公司技术专家介绍,小麦蚜虫是小麦的常发性害虫,为防治小麦蚜虫虫害,麦田需要喷雾打药两三次,不但费工、费时、用药量大、防治成本高,而且易使害虫产生抗性,直接杀伤害虫天敌,破坏生态平衡。

乐垦公司在国内众多专家的帮助下,经过6年的努力,开发研制出高效低毒的环保型拌种剂。这种拌种剂不但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明显,而且一次拌种即可控制小麦整个生长期蚜虫的危害,就像进行了疫苗接种般使小麦整个生长期内都具有控制蚜虫生长、繁殖的作用和趋避性;可控制玉米整个生育期蚜虫危害,而且对地下害虫、灰飞虱防效明显,并可预防玉米病毒病和粗缩病的发生。目前,乐垦公司正在积极研发其他作物拌种剂。

乐垦公司在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主产区进行了广泛的同类、同步大田使用试验。与此同时,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农业部药检所在经过农药残留分析、天敌保护、防治效果、经济效益分析等各项鉴定后,会同国家科技部评定该成果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科技部重大项目。

保护天敌实现生态平衡

乐垦公司总经理张剡对记者说:“一般农药喷雾直接把天敌和害虫杀死了,而且目前国内农药喷雾利用率低,直接喷到作物上的农药仅占30%左右。我们既然要环境友好,就必须要保持生态平衡,就得允许残留一些害虫,由天敌再循环消除。芽间蜂寄生了蚜虫,芽间蜂孵化出来对后期作物的蚜虫又具有控制作用,对棉花蚜虫、西瓜蚜虫也都具有控制作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玉米 拌种 地下害虫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