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2007全球农产品能源属性趋强 价格飙升



  
  在发达国家,食品消费已经基本达到饱和水平,今年以来的农产品需求增长主要由扩大生物质能源生产所拉动。在这方面,以美国和巴西为代表的重要农产品出口国表现最为积极,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如美国对乙醇生产的补贴。在农产品出口国,扩大生物能源生产首先拉动了对玉米、甘蔗、油菜、棕榈油等原料产品的国内需求,从而引起出口数量减少,国际市场价格也因之上升。以美国为例,其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数量将从2006-2007年度的5400万吨增至2007-2008年度的8400万吨,比美国目前的玉米出口量高3000万吨,接近世界玉米贸易总量。由于能源作物收益高,生产者将更多的土地资源投入能源作物生产,这使得竞争作物供给减少,价格随之上升,最终导致农产品价格普遍性上升。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扬 通胀压力不断加大   
 
  受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部分农产品主产国减产、欧佩克限产、国际投机资金炒作及世界生物燃料产业迅速发展增加粮食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国际市场石油、粮食、食用植物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各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截至11月,美国CPI同比增幅达4.3%,欧元区达3.1%,而中国的11月CPI同比增长高达6.9%,而产粮大国阿根廷的CPI涨幅更高达8.5%。为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特别是食品价格的过快上涨,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各国政府纷纷采取调控措施。主要包括:欧盟、俄罗斯以及中国在内采取提高利率,部分国家还通过了允许本币对美元升值来缓解通胀压力,实施价格干预措施,限制农产品出口、扩大进口等措施,以及对低收入群体发放食品补贴。而中国财政部在12月17日同样宣布,将于2007年12月20日起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13%税率的出口退税。 
   
  当前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基本因素尚未改变    

  从目前情况看,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基本因素没有改变。接近历史低位的粮食库存、强劲的需求增长以及化肥和能源价格的上涨,特别是粮食能源化趋势在中短期内仍将延续,都对粮价构成支撑。年底,美国国会参议员通过了一项总额达2860亿美元的农业法案,该法案扩大了对美国国内农作物种植者的补贴数额。包括小麦、大豆等一系列农作物种植者均将获得进一步扩大的农作物种植补贴。 
   
  美国高盛集团在《2008年展望报告》中,调高了对明年小麦、玉米及大豆的国际平均价格预测。其中,未来12个月的玉米价格预计达到每蒲式耳5.30美元,高于先前预测的4.40美元。而未来12个月的小麦价格也调高到了7.50美元,高于先前预测的6.00美元。大豆的预测值被调高最为明显,从先前的每蒲式耳9美元被上调至每蒲式耳14.5美元。    

  此外,根据2007年11月份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的《粮食展望报告》显示,受不利天气、低储备所引起的供应紧张,以及受发展中国家需求强劲等因素影响,预测未来一年内,世界谷物价格将保持上涨态势。尽管今年世界粮食增产,但增幅有限,只能实现当年的供求平衡,不能补充几年来的储备。预计2008年,由于高位运行的世界农产品价格,以及创记录的运费,将使粮食的国际贸易形势严峻。据美国农业部最新预测,此轮世界食品价格上涨的势头一直要持续到2010年。    

  粮价上涨引发全球粮食供应安全危机    

  全球范围内的食品涨价并非没有先例,但今年的价格上扬却独有特点,无论涨价品种还是波及范围罕见的全面。粮农组织刊物《粮食展望报告》11月发表文章说,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在今年9月达到172点,比去年增长37%。在2006年,同一指数只比前一年增长6%。今年涨价的不只几种主要农产品,而是包括几乎所有主要食品和饲料。所有农产品中,奶制品涨价幅度最大,涨幅最多达两倍。粮食作物中,小麦、玉米、大麦和大米的价格见涨,比2005年价格高出近30%,畜肉涨幅仅次于此。    

  评价这轮食品涨价趋势,粮农组织说:“世界罕见地如此广泛地共同为食品价格担忧。”食品涨价,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受到冲击最大。在印度,消费者价格指数中的46%由食品价格构成,而在美国只有14%。即使如此,发达国家也难以逃过这轮食品涨价。在美国,橙汁比一年前贵了1/4,鸡蛋贵了1/5。在意大利,罗马和米兰消费者在10月走上街头,抗议意大利面条涨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粮食 玉米 预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