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2007全球农产品能源属性趋强 价格飙升


      当农产品价格在2004年达到10年来的高点后,世界农作物产量随之增加,并在04、05年直接形成了过剩,从而促成了从2004年到2006年世界农产品价格的持续的下跌。进入2006年,世界农作物在低价的作用下,产量开始萎缩,同时由于工业品特别是原油价格高启,带动具有工业用途的部分粮食产品的需求增加,因此,供大于求的格局随之被逐渐打破,并在2006年第四季度,在澳洲小麦大幅减产预期支撑下,国际农产品价格走出新一轮跨年度的牛市行情。    

  2007年国际农产品价格呈飙升格局   
 
  因生物燃料需求增长迅速以及干旱天气令市场供给下降,今年以来,农产品一直是表现最好的国际投资商品,世界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都居高不下,且绝大多数粮食的价格均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上涨。库存减少导致供应紧张,再加上产量增加不足,无法满足需求的持续增长,是造成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其中,小麦价格表现尤为突出。小麦库存量下降,对主要出口国特别是澳大利亚和欧盟产量的预测又一再调低,使得小麦价格6月开始一路攀升。此外,2007-2008市场年度前几个月的小麦贸易量较大,再加上货币市场的变化,美国小麦出口由于受美元贬值影响,进一步推动小麦的国际贸易。世界粗粮价格也在上涨,但涨价幅度没有小麦显著。大麦、高粱的国际价格由于市场需求强劲,都有较大增长。生物燃料工业对原料的强劲需求是玉米价格高涨的最主要因素。此外,今年独联体国家粗粮供应趋紧,欧盟的玉米和饲用小麦短缺也推动了价格。世界稻米价格从5月开始不断上升,但价格增幅小于其他粮食品种,特别是小麦。 
   
  以CBOT市场玉米、小麦、大豆为例,今年以来纷纷创出合约新高,其中,CBOT玉米价格在2月份创下10年高点后,年内最低点处在318美分/蒲式耳的价位,随后在12月份再创合约新高,而小麦期货价格更是一路飙升,并在10月份创下历史纪录(突破10美元/蒲式耳)后一直保持在高位,而大豆期货价格也是强劲上涨,并在年底创下合约新高,达到1212美分/蒲式耳。而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则显示,同一年前比较,小麦、玉米和白米的价格,分别上升了100%、50%和20%。中国粮食价格涨幅已达18%,印尼和巴基斯坦为13%,拉丁美洲、俄罗斯和印度的粮价涨幅率也超过10%。    

  2007年国际粮食产量总体丰产    

  虽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从7月的报告开始下调了对2007年世界粮食产量的预测,但仍达到21.14亿吨(包括大米),较2006年增长5.3%,为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世界粗粮产量预计为10.80亿吨,比上年提高9.7%;预计小麦产量6.05亿吨,比上年提高1.7%;稻米产量预计达到6.34亿吨(折合成大米4.29亿吨),比2006年略增。分品种来看,世界粗粮产量增长主要来自于玉米,世界玉米产量预计达到7.84亿吨,创历史新高,除北美地区增产较多外,巴西玉米产量预计比上年高25%,中美洲玉米产量也将扩大,主要是墨西哥玉米增产,亚洲地区则与去年产量持平;小麦生产方面,2007年欧盟地区小麦产量下降2.9%,北非地区大幅减产,北美及亚洲地区增产,南半球小麦产量预计比2006年增加7%,主要由于巴西小麦产量的恢复。在大洋洲,澳大利亚的小麦产量预测远不如早期;世界稻米产量增加部分主要来自亚洲。但亚洲的情况比较复杂,部分地区如中国、印度、印尼和缅甸的稻米产量增加,而另一些国家如日本、菲律宾、斯里兰卡、土耳其和越南的稻米生产由于气候原因出现减产。非洲的稻米产量也将有所增加,世界其他地区的稻米产量预计都将下降。 
   
  需求增加,造成供给相对短缺    

  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上升,需求变化肯定是一个重要因素。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普遍加速,2000年-2005年的人均实际GDP年均增长3.7%,比1980年-2000年期间高出1.2个百分点。在相对落后的非洲,经济增长拉动的主要是食品需求;而在初步实现工业化的亚洲地区,出口导向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加了加工用农业原料需求;农业资源相对丰富的拉美国家则一方面扩大农产品出口,另一方面也在大力发展本国的加工业,国内市场农产品需求也呈现增加态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粮食 玉米 预测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