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外部环境(如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科技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是靠企业自身力量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企业发展中的全部工作任务,如果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不断调整、优化内部环境,以更强的能力和更快的速度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要求。
这就是“适者生存”的内在含义。
所谓“调整优化企业内部环境”的另一个表述就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而“更强的能力和更快的速度”则是企业竞争力的表现。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对企业内部全部资源的开发、提升和优化组合而形成。
农资行业环境的变化趋势,要求农资企业必须对近几年企业发展战略进行调整。而未来几年农资企业发展战略的中心目标,应当定位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政府对农资资源的调控、行业的结构整合和逐步取消对农资企业的“保护”还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期间也是农资企业重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契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竞争格局下,企业如何靠自身能力在更加严峻的环境中生存发展,是所有农资企业必须正视并提到议事日程来解决的迫切问题。农资企业必须重新审视本企业的发展战略,针对未来竞争环境,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中心目标,按照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定位,针对企业现有资源的质量和结构缺陷,实施优化改造和优化重组。
三、走出对农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误区
近几年,通过在农资市场竞争中大多企业的市场表现可以看到,在除少数大型优秀企业外的大多数农资企业特别是复肥企业中,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还存在着明显的误区。其表现倾向为:重有形资源强化,轻无形资源提升;重个别资源发挥,轻整体资源组合;重短期优势运用,轻长期优势构建;重资源的利用,轻资源的优化改造;重企业内部资源的纵向整合,轻企业外部资源的横向整合。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误区,导致许多具有强势资源能力的农资企业,其强势资源能力得不到最大发挥,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企业品牌竞争力。
企业某些方面的优势和某个阶段的优势,并不代表企业已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农资行业所处的特定经济环境下,农资企业特别是复肥和农药企业仅靠单一或少数所谓强势资源,难于形成核心竞争力。这是由于农资企业的任何单一资源的非独有性和非长期占有性所决定的。中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和能源及交通资源属国家所有,难于由企业独家垄断;肥料基础科学研究能力独家企业难以具备;先进的产品和生产工艺技术(包括某些专利技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和科技创新时代,也只有“先行”和“后至”之分,难于保持长期的先进性和独占性;各种由企业创新的经营模式和策略,更是具有可复制性或可模仿性。
农资企[FS:PAGE]业应当从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和内涵而非外在表现来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
1、核心竞争力的载体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领域或环节。
2、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外各种资源能力的集合,是通过合作协调形成的资源间的有机结合。
3、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长期积累而形成,与企业共生,为企业独有。绝非通过交易可以获得。
4、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是整体性而非要素性的,是隐性而非显性的。
综上所述,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根据自己特有的有形和无形资源能力(以及企业可利用的外部资源),通过全面优化和整合,经过长期的努力,创造培育出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最关键竞争优势。
企业的最关键竞争优势,是本企业独有的“合力”,只有在本企业才能得到最大发挥,是使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实现竞争差异化优势的源动力,是别的企业“搬”不去的。
这种独有的“合力”产生的整合效应,通过企业独特的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表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最终靠这种“合力”去完成企业市场占有和企业效益任务,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
目前,由于对核心竞争力认识不足,大多农资企业特别是复肥企业缺乏以构建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企业战略目标规划,以及在这一目标规划下的企业资源全面优化整合的有效措施,缺乏对核心竞争力的管理,致使已具备某些强势资源要素的企业其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市场竞争中的差异化优势,甚至使一些强势资源反而成为企业的“包袱”。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07-08-29/276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