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吉林省文化扶贫工作走笔


  精准扶贫,补齐短板,是吉林省文化扶贫的基本原则。为此,全省上下齐动员,拨付资金,举措有力,实施到位,有力促进了全省农村文化面貌的改观。

  近年,随着国家和吉林省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广大农村的文化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全省相继开展了“农村文化大院”“农村文化小广场”“文化共享工程”和“送演出下基层”等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项目,农民的休闲娱乐不再单调,变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起来。

  但是,农村文化建设仍然需要持续的关注和投入。

  2016年,随着全省文化扶贫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吉林省对农村文化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以“精准扶贫,补齐短板”为基本原则,吉林省在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和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上投入逐年加大。农村文化面貌由此将迎来新一轮的提升和改观。

  抓好硬件建设

  安图县素有“长白山下第一县”的美誉,它群山环绕,风光秀美。以前,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这里的经济并不发达。但汉、朝、满等各族居民在此安居乐业,和谐共处,文化生活也独具特色。近年,随着国家和吉林省文化扶贫工作的开展,安图县因是国家级贫困县而被列为扶贫重点地区,公众的文化生活发生了与以前迥然不同的变化。

  数九隆冬,大山中的安图县石门镇茶条村寒冷寂静,室外一片萧条。但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却热闹非凡。循着歌声走进活动室内,只见十几位穿着艳丽朝鲜族服装的大姐载歌载舞,宽敞明亮的屋里靠墙一侧摆放着音响、点歌机、电脑等设备。一曲结束,大姐们又换了新的曲目接着跳。领头的58岁的朴贞顺是村里的文化带头人,她对现有的文化设施表示满意。据她介绍,村里朝鲜族居民多,大家平时没事就喜欢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以前我们在文化小广场跳舞,但是一到冬天就没法正常活动,自从2015年建了这个活动室,我们可以风雨无阻地跳舞了!”

  室外,村书记朴胜一指着一大片被白雪覆盖的空地介绍说,这里也是新建投入使用的小广场,一到夏天或天气好的时候,村民们就到小广场上跳广场舞或健身,广场方砖铺地,簇新整洁,完全没有泥泞或高低不平的影子。广场上还设有一些健身设施。“迎着晨曦,或伴着晚霞,村民们相聚在这里,聊天休闲、载歌载舞,其乐融融。”朴胜一自豪地说。

  茶条村是吉林省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是吉林省文化扶贫项目投入的样板。近年,吉林省农村文化虽然有了较大变化,但硬件设施上仍然存在不健全的问题,无法实现由“送文化”向“种文化”的转变。为此,吉林省加大了这方面的建设力度。

  2014年,吉林省启动了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项目,切实从农民需要出发,为农民提供开展活动的场所,并因此被省

  政府列入每年民生实事加以推动。每个小广场省财政补助资金10万元,目前全省已经建设完成4854个。此外,自2016年开始,吉林省开始对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设备配备,计划用三年时间(2016-2018年)覆盖全省1493个贫困村,为其配备电脑、投影仪、投影幕布和中型组合音响等。硬件条件的齐备,极大地提升了农村文化水平,为农民开展日常性的文化活动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提高了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各地农民可以更加随心所欲地开展各类文娱活动。

  为了促进这种良好势头的持续,抓好农村文化活动的硬件建设,补齐农民文化短板,结合国家文化扶贫工作精神的落实,2016年10月,省财政下拨了专项资金1.35亿,全部用于补助8个国贫县、7个省贫县的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规定每个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补助10万元,将建设农村文化小广场1350个,计划到2017年10月底前,将实现全省8个国贫县、7个省贫县行政村文化小广场全覆盖。在此基础上,2016年12月,省财政又下拨了3200万元,全部用于11个少数民族县的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计划2017年底前实现全省11个少数民族县行政村文化小广场全覆盖。

  吉林省的文化扶贫力度可见一斑。

  加强智力开发

  脱贫不仅要从经济上扶持,更需要加强智力开发。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吉林省的文化扶贫工作按照省政府“脱贫攻坚”战的统一部署,发挥文化资源特色优势,突出文化惠民特点,结合全省“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全省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目前,初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专项资金 休闲 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