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典型的小农经济社会,农户是农资供应链的终端,也是农资供应链中的弱势群体,加之农资产品本身的季节性、后验性使得农资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而且受害者恰恰是农户。因此,从宏观层面讲,严格从供应商开始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质量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用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但却使用了世界农药使用总量的20%和世界化肥使用总量的35%。因此,农业生产资料是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投入品。中国是典型的小农经济社会,农户是农资供应链的终端,也是农资供应链中的弱势群体,加之农资产品本身的季节性、后验性使得农资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而且受害者恰恰是农户。因此,从宏观层面讲,严格从供应商开始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质量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资流通领域乱象丛生
乱象:外资入侵、竞争加剧、门槛偏低、终端混乱……
根据中国农资供应链的特点,农资供应商是指向零售商提供农资商品及相应服务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包括农资生产商、流通企业、经销商和其他中介商。根据中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流通企业的特点,将农资供应商主要划分为农资生产企业、农资流通企业等。农资生产企业主要包括:纯农资生产企业(含代加工企业)、农资生产流通兼营企业,不包括农资生产流通一体化企业;农资流通企业包括:国家级农资流通企业,主要是中农和中化;区域农资流通企业,如黑龙江庆丰、广东天禾、浙江农资等;省级农资流通企业,如吉林农资,山东农资等;地市农资流通企业,如广州农资;县级农资流通企业等。
农资行业总体上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伴随着农资流通领域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外资、民营资本等纷纷进入流通领域,农资流通市场主体不断增多,竞争不断加剧。供销社系统、农技系统、从事农资流通的个体、私营企业等市场主体竞争不断加剧。一些大型的农资生产企业渠道下沉,流通企业更加注重网络深度,众多的农资零售商加入农资流通行业。调研中一个镇普遍既有20-30个零售商,甚至仅有1万亩地的1个镇就有3-5个零售商。一是三万元的门槛太低,二是众多的零售商最终造成了终端市场的混乱。
供求双方矛盾日益突出
矛盾:价格大战、撕毁合同、言而无信……
从总体上来说,近年来国内农资供应商谈判能力下降。在农资销售淡季,为了尽快收回流动资金,降低储存费用,农资供应商不断缩小利润空间,打“价格战”来抛售产品。而到了农资销售旺季,由于农民消费需求上升,农资价格也水涨船高,供应商有时甚至不惜撕毁合同来弥补在淡季时所受的损失。
因此,伴随着农资行业转型升级,供应链中供应双方的矛盾不断加剧,亟待建立全面、客观、公正的农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不断推进行业标准化、规范化,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流通体系评价事关成败
问题:伙伴关系、风险控制、动态评价……
农资流通企业和经销商选择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控制双方关系风险和制定动态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是农资行业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随着采购额占销售收入比例的不断增长,采购逐渐成为决定农资经营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供应商的评估与选择作为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正成为企业及行业发展最热门的话题。供应商的多样性更使得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工作变得复杂,需要一个规范的标准来操作。供应商评估首先要解决的是供应商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问题。
只有全面了解农资行业发展的内涵和特征,了解农资供应链的矛盾和问题,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体系,才能使所选择的标准更全面,进而利用标准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最终寻找到理想的供应商。
农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
原则:系统全面、灵活可控、科学实用、可拓展性、最优化
一个具体的综合评价问题,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综合评价的结论。指标并不是选得越多越好,太多重复性的指标会增加指标权重确定的难度。本文在广泛的文献研究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农资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2/2015-03-06/248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