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整土壤水,足墒下种
底墒水的灌水量是由0-200cm土体水份亏额决定的,由于每年9月份降水量不同,2m土体水分亏额年际间有很大差异。一般年份每亩灌底墒水50立万米左右,9月份降水少于常年时应多于50立方米,9月份降水多于常年时应少于50立方米。年际间灌水量不同体现对土壤水的调整意义。底墒灌水后,2m土体的贮水量就达到田间持水量的90%。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足墒播种的含义,在节水栽培中占有基础性地位。
二、选用早熟、耐旱、多花、中穗、中粒型品种
实现亩产400kg目标,对品种的需求并不严格,目前生产中使用的高产品种大部分可用。但是熟期早、容穗量大,多花,中穗型(20—25粒/穗),中粒重(38—40g/千粒重)品种最适宜,如山东品种鲁麦14,河北品种冀麦26都表现产高产稳产。大穗大粒型品种在后期条件不良时稳定性较差,不宜采用。
三、集中使用磷肥,适当增加基肥氮肥
在每亩N素施用基肥2.3kg,追肥9.2kg的基础上,将两作磷肥集中用于小麦,促进根系发育,增加下层根量,扩大吸收水肥面积,增加了穗数和穗粒数,提高产量10%左右,使小麦亩产400kg,夏玉米亩产600kg。小麦生长在干旱季节,土壤供磷能力差,增施磷肥效果明显。夏玉米生长在高温多雨季节,土壤供磷能力强,增施磷肥效果不明显。全年磷肥集中施级小麦,小麦显著增产,夏玉米不再施磷肥,利用小麦磷肥后效,夏玉米不减产。
四、适当晚播
在后期限量供水条件下,需要通过播种期的选择来协调前期耗水和后期耗水的关系,早播期冬前生长时间长,耗水量大,春季需要早灌水,可充分扩库,增加单位面积总粒数。但是由于供水量相同,给生育后期留下的土壤水少,限制了后期物质生产量,源库不能平衡,产量潜力难以发挥。适当晚播可以减少前期耗水量,为生育后期留下较多可利用的土壤水,对后期灌浆十分有利。晚播可以推迟春季灌水时间,有利于高光效株型的塑造,减少中面积,提高叶质量,为增大容穗量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小麦晚播还可以给玉米让出半年月时间,使玉米充分成熟,比习惯的夏玉米收获期挽回产量损失10%以上,由于节水栽培麦田成熟期可比常规灌溉麦田提早3—5天,使夏玉米播期提早,提高了夏玉米的稳产性。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全年亩产,从这一角度看问题小麦晚播是栽培技术的一大进步。
播期的晚限以不晚抽穗为原则,越冬苗龄是3个界限,小于3则抽穗期延迟,大于3则抽穗期不延迟。因此,把越冬苗龄3—4.5作为最适宜的播期范围。
五、增加基本苗,确保播种质量
小麦晚播苗小,蘖少,依靠主茎成穗,应增加基本苗,并且作到播深一致,落粒均匀。增加基本苗,适应节水栽培条件,最根本的一点是建立了独特的根群结构。在节水高产栽培中,水份协迫对产量的影响主要出现于开花期之后,缓解矛盾的重要途径是提高100—200cm深层土壤水份利用率,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依靠扩大深层根群,组成深层根群的主要是初生根系,可见,初生根在节水高产栽培中占有极特殊的地位。初生根群是由小麦的种子根形成的,每一粒种子发芽时可长出3—5条种子根。种子根发生早,生长时间长,下扎深度大,各季并不停止生长。晚播冬小麦播种量大,不依赖分蘖成穗,虽然冬前次生根发生数量少,但是经单株也可以发生10条左右次生根,具有次生根群,单穗占有次生根数并不比适时麦少,而单穗占有的初生根数比适时麦多1—2倍,形成了独特的根群结构,创造了后期利用深层水的有利条件。一般10月上旬播期,基本苗每亩35万左右,10月中旬播种每亩45万左右。增加基本苗还对前期、中期0—20cm水分亏缺,对穗数的不良影响有补偿作用,是节水栽培技术中增加单位面积总穗数最有效的手段。具有战略意义。
六、减少无效耗水的保墒技术
作物耗水包括蒸腾耗水和蒸发耗水。从播种到拔节长达180天之久,作物覆盖度小,耗水以蒸发为主,拔节到成熟50多天,作物覆盖度大,耗水以蒸腾为主。北农研究结果,小麦拔节前耗水170.7mm,其中蒸发耗水150.8mm,占88.3%,拔节到成熟耗水269.8mm,其中蒸腾耗水205.2mm,占76.1%。全生育期耗水440.5mm,蒸发耗水215.4mm,占48.9%,蒸腾耗水225.7mm,占51.1%。蒸腾耗水是实施耗水,蒸发耗水是无效耗水,研究小麦节水,要特别重视减少蒸发耗水的技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2/2005-12-16/213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