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助力经济发展 建设和谐安徽 我省教育事业成就辉煌


        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在中小学校全面建立了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稳步推进高考改革,实施高考招生“阳光工程”,实行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自主命题,为广大考生创造了更加公平的考试录取环境。

        教育为经济发展助力 教育为江淮崛起添彩

        我省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目前,省属高校理、工、农、医、管理学类的硕士点数所占比例已达67.5%,本科专业点数所占的比例达66.1%,高职高专现设专业覆盖国民经济的全部19大类,电子、制造、材料、环保、旅游等与我省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类专业点比例已达到70%。

        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近年来,省属高校承担国家级项目能力有较大提高,新增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合同290项。2005年以来,已先后与有关市共同举办了4次大规模的产学研合作活动,累计签订正式合作项目680项,有力地服务了地方经济建设。

        积极探索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新模式。开展农科专业单独招生试点工作,定向培养乡村致富带头人。面向基层和农村,尤其是卫生技术人员比较紧缺的贫困县、山区县,定向招生,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卫生技术人员。广泛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干部后备力量和实用型技术人才。

        教育民生工程稳步实施 教育公平和谐全面提升

        2007年,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实施了12项民生工程。结合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我省城乡同步实施“两免一补”、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维修是其中两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实现了少年儿童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历史夙愿,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体现了教育公平,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全省免学杂费、教科书费、补助公用经费、寄宿生生活费和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共支出33.49亿元,获益学生900多万人,135万名学生获得了免费提供的教科书,29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获得生活补助费。下达了校舍维修改造资金9.9亿元,完工面积193.25万m2。2008年,教育民生工程由2项增至3项,全面实施对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这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德政工程,是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教育权益的生动体现。

        2006年9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在3年内基本解决市、县城区内的择校问题,实现城区中小学校相对均衡。各市、县(区)政府按照要求和部署,采取了有力措施,促进了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铜陵市提出“面向每一位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目标,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均衡配置人力和财力资源,确保办学水准大体相当。“铜陵现象”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2005年10月,教育部在铜陵市召开了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研讨会。国务委员陈至立专程赴铜陵考察均衡教育,她指出,铜陵经验具有普遍意义,要认真总结和推广。

        我省把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难问题,作为力促教育公平与和谐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实。全省17个市确定了276所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方便他们进城就学,并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不收借读费,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上一视同仁,在评优奖励上同等对待。

        回顾过去五年,安徽教育多姿多彩,可圈可点,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展望未来,安徽教育将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实现新的跨越,为建设和谐安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义务教育 农村中小学 连续 建设工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