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为民办实事 6项教育实事每项都是里程碑


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01月31日电

        在2008年西宁市委、市政府要为民办的15类60项实事中,教育被摆在了最显著的位置,由此可见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教育的重视程度。我市一位临退休的资深中学教师针对事关我市教育大计的这6项实事万分感慨地说:“细细分析,我深感这6项实事在我市教育发展史上均具有深远的里程碑意义。”

        ●斥巨资壮大西宁市优势教育资源

        投资1000万元,完成古城台小学等6所城区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

        这6所学校分别是城西区古城台小学、新宁路小学,城北区建北小学,城中区玉井巷小学和城东区园山回族小学、韵家口小学。据了解,拟改造学校均因年久失修等原因在超期服役,比如,古城台小学教学楼始建于1964年,新宁路小学教学楼是建于1978年的简易教学楼……

        受益市民感言:刘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的孩子眼下正在上幼儿园,再过一年多时间就该上小学了,按照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她的孩子将进古城台小学就读。此前,她曾去该小学参观过,看到该小学内拥挤而破烂的场景,她心里真不是滋味……获悉该小学今年要被全面改造的消息后,她真为她的孩子感到高兴,同时也深感市委、市政府时刻在将老百姓的事当头等大事来抓。

        被改造学校校长谈感受:古城台小学的王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十分激动地说,我市地处国家西部欠发达地区,我市经济与东部发达城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在此前提下,市委、市政府竟能以如此的魄力、投入如此大的资金关注民生、发展教育,真的感动了广大市民,对壮大我市优势教育资源、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真是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作为我市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她感到西宁教育大有希望、西宁的明天大有希望。

        投资8000万元,基本建成市第一职业学校新校区。

        拟将该校新迁至我市生物园区,去年,已完成了项目的两幢学生公寓楼的地基基础工程建设,今年将基本建成,力争于2009年9月秋季开学时正式投入使用。

        背景链接:近几年,随着我市经济突飞猛进的大发展,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与我市职业教育优势资源短缺不无关系。

        职业学校校长发表看法:我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职业学校校长说,市第一职业学校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大大缓解我市优势职业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对我市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培养各类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加快我市经济发展速度、扩大就业等将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让全市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从今年秋季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背景链接:我市自2006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来,农民负担切实减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两年来,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资金约12956万元,有17万农村孩子享受了“两免一补”等政策,20多所农村中小学校近23536平方米危房及时得到维修和改造。仅免学杂费这一项,按照“一费制”标准,就秋季学期算,平均每个小学生减负180元、初中生减负200元;如果是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小学生平均减负215元、初中生减负270元;既享受免费教科书,又享受生活费补助的贫困生,小学生平均减负235元、初中生减负300元;而既享受免费教科书,又享受生活费补助的寄宿制贫困生,小学生平均减负365元,初中生减负420元。

        受惠市民感言:家住我市城东区的马先生作为“零就业家庭”成员去年被政府安排了就业,每月有了800多元的收入,这点收入一家3口过日子还行,供孩子上学可就有些吃力了。马先生说:“这下好了,我的孩子现在读小学二年级,我们家很快就不用从牙缝里为孩子挤学费了。”

        投资7000万元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标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学杂费 义务教育 锻炼 两免一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