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为民办实事 6项教育实事每项都是里程碑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1-31  互联网

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01月31日电

        在2008年西宁市委、市政府要为民办的15类60项实事中,教育被摆在了最显著的位置,由此可见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教育的重视程度。我市一位临退休的资深中学教师针对事关我市教育大计的这6项实事万分感慨地说:“细细分析,我深感这6项实事在我市教育发展史上均具有深远的里程碑意义。”

        ●斥巨资壮大西宁市优势教育资源

        投资1000万元,完成古城台小学等6所城区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

        这6所学校分别是城西区古城台小学、新宁路小学,城北区建北小学,城中区玉井巷小学和城东区园山回族小学、韵家口小学。据了解,拟改造学校均因年久失修等原因在超期服役,比如,古城台小学教学楼始建于1964年,新宁路小学教学楼是建于1978年的简易教学楼……

        受益市民感言:刘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的孩子眼下正在上幼儿园,再过一年多时间就该上小学了,按照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她的孩子将进古城台小学就读。此前,她曾去该小学参观过,看到该小学内拥挤而破烂的场景,她心里真不是滋味……获悉该小学今年要被全面改造的消息后,她真为她的孩子感到高兴,同时也深感市委、市政府时刻在将老百姓的事当头等大事来抓。

        被改造学校校长谈感受:古城台小学的王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十分激动地说,我市地处国家西部欠发达地区,我市经济与东部发达城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在此前提下,市委、市政府竟能以如此的魄力、投入如此大的资金关注民生、发展教育,真的感动了广大市民,对壮大我市优势教育资源、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真是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作为我市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她感到西宁教育大有希望、西宁的明天大有希望。

        投资8000万元,基本建成市第一职业学校新校区。

        拟将该校新迁至我市生物园区,去年,已完成了项目的两幢学生公寓楼的地基基础工程建设,今年将基本建成,力争于2009年9月秋季开学时正式投入使用。

        背景链接:近几年,随着我市经济突飞猛进的大发展,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与我市职业教育优势资源短缺不无关系。

        职业学校校长发表看法:我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职业学校校长说,市第一职业学校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大大缓解我市优势职业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对我市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培养各类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加快我市经济发展速度、扩大就业等将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让全市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从今年秋季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背景链接:我市自2006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来,农民负担切实减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两年来,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资金约12956万元,有17万农村孩子享受了“两免一补”等政策,20多所农村中小学校近23536平方米危房及时得到维修和改造。仅免学杂费这一项,按照“一费制”标准,就秋季学期算,平均每个小学生减负180元、初中生减负200元;如果是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小学生平均减负215元、初中生减负270元;既享受免费教科书,又享受生活费补助的贫困生,小学生平均减负235元、初中生减负300元;而既享受免费教科书,又享受生活费补助的寄宿制贫困生,小学生平均减负365元,初中生减负420元。

        受惠市民感言:家住我市城东区的马先生作为“零就业家庭”成员去年被政府安排了就业,每月有了800多元的收入,这点收入一家3口过日子还行,供孩子上学可就有些吃力了。马先生说:“这下好了,我的孩子现在读小学二年级,我们家很快就不用从牙缝里为孩子挤学费了。”

        投资7000万元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标准。

        乡村教育工作者的喜悦:湟中县、大通县的几所农村学校的校长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说,全市农村孩子已享受了两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带给他们的好处了,现在,市上又要投资7000万元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标准。市委、市政府以让孩子“有学上、上好学”为出发点,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确实是一年比一年大。

        对农村贫困高中生进行学业救助。

        受惠农民感言:在我市某家政公司打工的张师傅是湟中县总寨镇农民,当记者告诉他今年市委、市政府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标准、对农村贫困高中生进行学业救助的政策后,他的眼里竟闪动起泪花,情绪很激动地说:“我的两个娃娃眼看就要初中毕业了,我和老婆正为让孩子上不上高中的事发愁呢……这下好了,托市委、市政府的福,孩子既然哭着、闹着要上高中,我们再阻挠孩子就是我们当家长的不是了。”

  ●率先在国内开放学校体育设施

        将10所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背景链接:去年年初,我省公布了全省学生体质与健康最新调研报告,结果表明,我省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虽然在继续提高,营养状况也在继续改善,但学生的体能素质却呈持续下降趋势,学生的肺活量呈继续下降趋势;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耐力水平进一步下降;学生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居高不下……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市第一次体育人口调查报告表明:我市非体育人口数量竟占全市人口总数的73%,其中,一部分人从未参加过体育活动,另一部分人虽参加过体育活动,但因其参加的次数、时间、频率及强度等均未达到有关标准,不能被算进体育人口之列……

        体育教师感言:我市某中学一位体育教师十分兴奋地对记者说,市委、市政府这一为民办实事项目正式实施后,在较长的寒假、暑假时,在平时的节假日里,离开学校的孩子们再也不必为没有健身场地而苦闷了,他们可以在假日里驰骋在足球场、篮球场、操场上……因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广大家长尽可以陪着孩子锻炼,热爱体育运动的市民再也不用为没处健身而烦恼了。今后,随着更多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的开放,孩子们的身体肯定会越来越棒,我市的体育人口也会迅速增长,我市的全民健身运动必将会开展得如火如荼。(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得舟)



http://farm.00-net.com/news/11/2008-01-31/144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