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政协委员议“农事”(图)


一.培肥地力,改造中低产田。有条件的地方适当扩大灌溉面积,建设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粮田,进一步提高耕地的产出能力。

二.选育推广优良品种。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品种选育力度,挖掘种质资源潜力,培育高产、高抗、广适的优良品种。

三.改进耕作方式。通过改革耕作制度和改进种植方式,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

四.推广普及重大科学技术措施。加强技术指导,引导农民进行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有效使用率。配套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水肥耦合等技术。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五.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的生产机械化,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

六.加大病虫害防控。强化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统防统治,特别是加强对重大灾害的防控技术研究,科学合理用药,降低农药用量,减少病虫害损失,实现减灾增产的目标。

七.落实中共中央连续7年下发的7个1号文件精神,制定扶持农业发展的具体财税政策,通过财税政策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保证增产1000亿斤粮食目标的实现。

 

陈清华委员(民革江西省主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

对现有土地管理政策的建议

当前,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纠纷是我国农村土地政策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

首先,土地承包法已实施近8年,但在现实中一些地方随意调整征占承包土地,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略了应有的服务职能,在公共事业范围内侵犯了民众权益,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侵犯农民的土地权益。

其次,土地流转方面,一些地方在进行定期调地外,“反租倒包”在农村非常盛行。事实表明,适当的土地流转对于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如何处理这些“合理”但“不合法”的既成事实,如何解决以土地流转名义乱占、圈占浪费土地的问题,成为现行土地政策需要高度重视的课题。

第三,据中国社科院农村所调研发现,农村土地纠纷已取代税费争议,成为目前农民维权抗争活动的焦点,是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针对这些情况,现有土地政策必须进行调整。当前,我国的土地政策调整的方向,应当从支持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上转变到支持城镇化、生态化、环境可承载的发展模式上来。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改革,开展土地银行、土地产权交易所的试点,允许农村集体土地转让、抵押、入股,推动产权明晰的共有制新模式的建立。在明晰产权后,对现有农用地按产业化经营标准进行重新整理,按照产业规划要求集中流转,招商引资,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农民能够以经营土地作为资源入股(优先股),换取社保或企业经营股份。新的经营性企业为村集体、村民与商家(农业龙头企业)所共有,实现新型农村经济的共有制。失地后的农民按照新的居住规划,就近就业,转型为产业工人。

第二,完善法律、法规,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制度的试点,撤村并乡。通过集中合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在对旧宅基地的深度整理后,退居还田,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提升土地利用价值。

第三,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土地使用政策,应有所侧重,区别对待。一是,针对各地发展的不平衡状态,需要对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区别对待,给予欠发达地区更灵活的政策支持。二是,城镇化不同于城市化,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不宜简单模仿城市化建设,既要挖掘地方建筑居住文化特色,又要体现出乡土乡村文化的风情,并要适当引入现代生活元素。三是,基本农田与荒山丘陵要区别对待。城镇化过程中,应鼓励利用荒山、丘陵等土地,避免占用城市周边、交通沿线的良田、水地,对于新增建设用地以荒地、山地为主的应从政策上给予支持。

第四,基本农田的控制底线是要保的,但并不是绝对的。随着科技的进步,饮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农业业态的提升,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必然带来增产增收,这就使得重新划定底线成为可能。

 

胡建胜(新疆农机局农机管理处处长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土地 粮食 牲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