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牧民长期与奶制品和肉类为伴,几乎见不到蔬菜。余根来为了自己的财富计划,在牧区一呆就是一两个月,最初饮食的不习惯让他吃了不少苦头。
余根来:会反胃的,让肚子饿几次就被办法了,在牧区呆的时间长,没有粮食,不可能跑上百公里路出去买东西吃,买不到。
在奶茶里加入酥油、曲拉,和着青稞炒面用手指搅拌,再捏成团,就做成了牧民家的重要主食,糌粑。
牦牛也是牧民的重要肉食来源。青海海拔高,冬季漫长,温度在零下二十度左右,吃肉可以御寒。在这里,吃肉不能用嘴啃,要一手抓肉,一手拿刀,一块块把肉削下来吃。
牧民:你想吃小就切小一点,吃大就切大一点。
余根来慢慢融入牧民的生活,牧民也逐渐接受了这个外地人。可是,当余根来说出自己的财富计划后,很多牧民都不答应。
原来,余根来打算先付订金把牦牛拉走,加工成产品卖掉,再付剩下的牦牛款。可牦牛几乎是游牧家庭全部的财产,余根来经常是跑10户,才能说服一两户,他在牧区越走越远。
2006年,余根来的工厂全年开工生产,牦牛肉干在市场受到欢迎,销售额突破了500万元。之后的几年,余根来收牦牛顺畅了许多,年销售连续翻番。可就在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余根来突然抛出一个让很多人不理解的决定,养牦牛。
余根来的员工杨小宁:我们认为应该把主要的资金投入到市场,去做产品的销售。大家一窍不通,再一个牦牛生长的环境,离西宁遥远,信息闭塞,生活的环境恶劣,我们对那里也不了解,大家都认为是非常冒险。
余根来干嘛非要冒险养牦牛呢?当时,余根来年年到牧区收牛,他敏锐的嗅到了危机。
余根来:我们要做实体企业,以后企业要长期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资源,这个事情总有一天要做,早晚要做这个事情,晚做不如早做。
游牧牧民四季奔走迁徙,逐水草而居,过着在今天看来,古老而枯燥的生活。如今,会放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记者:你会放牧吗?
牧民:就会那么一点点,从小读书,没有时间放牧,我希望能走出去。
近几年,牦牛的市场需求量增加,牦牛肉的价格处于上涨趋势。2011年,当地生产牦牛肉干的企业增长到了十多家,余根来的利润空间降低了一半多。茫茫商海不进则退,余根来决定投资60多万元,建立自己的牦牛养殖基地,但没想到这个做法,把企业推到了生死边缘。
当时,余根来的牦牛成活率只有70%,活下来的也不怎么长膘,近百万元打了水漂。可是,就在养牦牛失败的第二年,余根来成功养出了近千头牦牛,而且存栏数量增长迅速。
2013年,余根来与牧民合作,每户投资40%左右的资金,帮助牧民扩大养殖,牦牛以合同价回收。同时,余根来每年冬季,会免费为牧民提供一样十分重要的东西。
牧民:冬天,青海这个地方到冬天就没有草了,草就干了,它就吃不饱,脂肪一点点下降,最危险的时候,就是每年的2月份,它过不了冬,就饿死在草原上。
在冬季,牧草对于牧民和牦牛来说,非常珍贵,每年都会有牦牛因为饥寒交迫死在草原。
记者:发现什么了?
余根来:有个牦牛自然的死在这个地方,什么原因,冻死了,饿死了,一下雪这山上全部是雪,吃不到草,就喝点雪水。
牦牛要3年以上才能出栏,而且年龄越大越值钱。
记者:它有几岁了?
牧民:它五岁了。
记者:怎么能看出它的年龄?
牧民: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五年。就是这一个圈是一年。
记者:你喜欢收多大年龄的牦牛?
余根来:三年五年的牦牛最好。
像这样的一头牦牛,价格在六千元左右,如果不能平安过冬,对牧民来说损失不小。
现在,每年冬季下雪时,余根来会免费为牧民运送牧草,合作户达到一百多户,草场面积20万亩,养殖牦牛2万多头,产品成本了降低了10%左右,牦牛产品一百多种。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5-11-12/19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