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余根来:九天九夜带你破解亿万财富的秘密《致富经》


  我们的车翻越重重高山,一路攀爬,3个多小时后,车出问题了。

  余根来:开锅了,很烫手,都是山路很容易开锅,这个路很陡,非常不好,经常开锅。

  牧区人烟罕至,几小时不一定遇上一辆车经过。手机信号也常常时有时无,打个电话救援都颇费周折。

  记者:打通电话了吗?

  当地向导旦增尖措:打通了。

  记者:那怎么办?

  当地向导旦增尖措:他说一下子来不了,那怎么办?

  当地向导旦增尖措:他从那里过来要多久?

  记者:一个半小时。

  余根来告诉记者,自打他开始到牧区收购牦牛,比这大的困难遇到过很多,甚至连生命都受到过威胁,但他从来没想过退缩。

  22岁那年,余根来从老家福建古田来到青海,推着自行车叫卖土特产,一晃过了15年,他的生活并没大的起色。

  余根来:没办法回家去,见不了乡亲们,千里迢迢跑到这里来,你说我空手回去,乡亲们,邻居们都看不起你,包括父母都看不起你,别人出去都能行,你出去为啥两手空空回家来?

  余根来渴望能衣锦还乡,但对于只读过3年书的他来说谈何容易。

  2005年,这种一条条、干巴巴的肉干,让余根来看到了翻身的希望。这出自牧民家的传统美食,在当时的市场上并不多见,余根来嗅到商机,凑了十几万元,在西宁建起一家生产牦牛肉干加工厂。

  余根来的牦牛肉干并不愁卖,可因为缺钱,每次买牦牛,只能买两三头,等产品卖掉后才有钱再买牛。工厂的生产断断续续,大家都认为这小打小闹的买卖做不大。但一年后,余根来靠着一个财富计划,一年收到了3500头牦牛,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

  游牧牧民的帐篷隐藏在一望无际的大山之中,有时翻几座山才能碰到一两户。2006年,余根来带着他的财富计划,来牧区寻找愿意合作的牧民。

  余根来:一天最多走一两家。我们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过夜,就像鸟一样,天黑了就在哪里过夜。

  当时,余根来这个外地人的突然造访,让牧民感到不安,不要说谈合作,余根来有时接近他们都不容易。至今,大山深处的牧民,见到生人还会躲闪。

  驱赶牦牛是牧民每天重要的工作。为了防止牦牛在夜晚遭到狼的偷袭,天黑前牧民要把牦牛赶回家,一头头拴好,这项工作既辛苦又麻烦,余根来经常会帮着牧民一起干,慢慢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余根来不仅学会了骑马,抓起小牛来也很熟练。

  牦牛主要产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至今保持着终年放牧的饲养特点,管理及其粗放,因此牦牛野性很大,难以驯化。

  像这样的成年牦牛,很难靠近,即便赶进圈舍,也不太可能徒手抓住,当地牧民习惯借助绳子套牛。

  记者看牧民轻轻松就套到了牦牛,也想尝试一下。

  套了十几次,记者总算有了收获,可没想到竟然是空欢喜。

  摄像记者有些看不下去了,也要一试身手。

  这套牦牛看似容易,其实是个技术活,记者套了半天也没成功。

  牧民:我练了三四年才能套到牛。

  记者的斗志被彻底激发,跟牛较上了劲。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小时后,记者总算对自己有了个交代。

  当地牧民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牦牛,是他们重要的生活来源。

  清晨,牧民家的女人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挤牛奶,在她们看来,这比洗脸还重要。余根来告诉我们,很多牧民的农活他都会干,但唯独挤奶这件事干不了,这究竟难在哪呢?记者决定去体验一下?

  产奶的牦牛不愿让生人靠近,在牧民的建议下,记者换上了他们特有的服装,希望能骗过牦牛的眼睛。

  最终,记者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余根来:九天九夜带你破解亿万财富的秘密《致富经》2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牦牛 草原 青稞 肉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