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沈岳明:不怕它死背后的商机《致富经》


  这个人叫刘必谦,是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遗传育种专业的研究员。2006年8月,沈岳明在池塘发生甲鱼死亡情况后,找到刘必谦寻求解决办法。可是刘必谦看了沈岳明池塘的状况后,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遗传育种方向研究院刘必谦:当时我就问他,你是要长痛还是要短痛。我给他出的主意就是不要去管它,让它去死。从远期来看的话,我们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培育出抗病的好的品系。希望通过他这个像大浪淘沙一样的,不抗病的个体都死掉,留下来的个体我就在这个环境里再去养它。我很早就熟悉他这个场,你看他这个养殖规模很大,也就是说他这个群体很大。再一个他这个亲本的来源,都是从野外抓过来的。也就是说这个种群里面包含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它不会完全死光。如果你是想一次解决它的问题的话,你就要下决心。

  沈岳明:刘教授是点破了这个事情,我自己其实也有很多想法。这个如果是你卖了,我就挣点钱。我觉得这是逃命的招,不是真正发展的招。我要让它死,就是把好的甲鱼留下来。要有好的种,好的种你才有这个产业发展。

  2006年9月起,沈岳明用这个自然淘汰法来寻找好的甲鱼品种。从2006年5月到2007年底,一年多的时间里,沈岳明池塘共死了30多万只甲鱼。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来算,死掉的甲鱼总共价值1800多万元。

  浙江省余姚市黄家埠镇镇政府副镇长陈杰:那真的都是钱,说起来都是泪了。一般养殖户根本承受不了。一般的养殖户要么就卖掉,要么就用药,拼命地用药。

  沈岳明:这个就是我的个性。我认准的事情,就是说打死我我也得做。心里是流泪的。一个人实际上内心哪里会不哭的道理。必须要这样做。因为这个谁也不能保证以后这种病不来了。我觉得这样子是甲鱼品质保证,甲鱼行业发展唯一能够走得通的一条路。

  2007年底,甲鱼死亡的现象终于停止了。沈岳明清点了下,用赔钱1800万的惨痛代价,最终换来了不到2000只抗病的亲本甲鱼。沈岳明精心培育这些甲鱼,从此以后鱼塘却再也没有出现过那样的疾病。而沈岳明也再也没给自己的甲鱼塘打过药。

  2015年7月8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现在沈岳明的池塘里,工人们每天还会捞上来一些死甲鱼。

  记者:每天大概能有多少死甲鱼?

  沈岳明:我们每天大概有上千个。这个死亡是正常的,如果不死亡才不正常。

  记者:那你不怕别人看见你塘里有死甲鱼吗?

  沈岳明:死甲鱼,本来就是这样子的。现实的事实嘛。只要它不适应环境的,它自己有时候发病的,就让它死亡。

  每天甲鱼塘里都有1000多只甲鱼因为自然淘汰而死掉,沈岳明早已习以为常。而2015年7月11日的事情可让沈岳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2015年7月11日,今年最强台风“灿鸿”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沿海登陆,最大风力达到14级。沈岳明很担心新建的一片4800亩甲鱼养殖基地能不能接受住台风“灿鸿”的考验。可7月11日当天,由于宁波境内的高速公路全线封闭,沈岳明只能坐在家里干着急。7月12日一大早,暴雨终于停了,记者跟随沈岳明来到了位于宁波市余姚市滨海新城沈岳明的一个甲鱼养殖基地。

  沈岳明:昨天,高速路封了,下不来。这个塘坝瘫掉了。每个池子都瘫了,都这样瘫了。

  记者:有一阵也挺危险这边啊。

  沈岳明:对啊,危险啊,昨天我们还有更怕的是这个台风说是有十四级十五级十六级啊。那更怕。如果昨天台风真到这里来的话,那恐怕损失惨得不得了。

  记者:那你算没算过,昨天这一天各种成本需要多少钱啊?

  沈岳明:昨天我们塘这么弄一弄,最起码一百多万,生产当中也不会少于两三百万。这就没了。

  记者:一天三四百万没了。

  沈岳明:对啊。还是有点疼的。

  记者:那后不后悔啊?早知道搞这么大面积值得吗?

  沈岳明:那还是值得。我认为只要这样做好啊,办法总比困难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温室 台风 养殖基地 海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