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毕业于扬州大学植物营养学专业的优秀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没有留恋繁华都市,而是怀揣着创业梦想,一头扎进了望亭农村。从蔬菜基地技术员到草莓种植能手,再到如今担任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她不仅将自己的事业经营得有声有色,还带动了一批大学生投身农田,用智慧和汗水,推动着相城农业的智能化进程。她叫林亚萍,刚刚喜获苏州市劳动模范称号。
卸下书卷气一脚扎进田埂
拼劲击退质疑声
“喂,是要126斤草莓吗?好的,马上送。”放下电话,林亚萍吆喝上两个帮手,一路小跑到草莓大棚里,忙活开来。几个小时后,一盒盒包装精美的草莓,装上了去往吴江的小面包车。这片30亩的草莓园,是林亚萍6年来的创业心血,别看她个子不高,可干起活来一点不含糊,从种植、技术指导到销售、送货,她一个人一肩挑。
出生于淮安金湖的林亚萍,2001年-2008年就读于扬州大学植物营养学专业。2008年6月,林亚萍跟着导师第一次来到相城区虞河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洽谈农业科研项目,顷刻被这希望的田野所吸引,一毕业,她就正式与相城区虞河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签约,担任技术指导员,负责1000多亩虞河蔬菜基地优良品种种植筛选、培育及技术推广。而她也是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的首个研究生。
可是一身的书卷气,多少让村民投来质疑的目光。“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林亚萍挽起长发,卷起裤腿,一脚钻进了田间地头,除草、播种、浇水,老农民做的事,她照单全收,喷药、驱虫、插枝,她亮出最新、最前端的技术。除了地里的活儿,她还要做材料、申报项目,有时白天干不完还要加班到深夜,渐渐地,她的努力和实力击退了身后的质疑声。
在农村的生活是艰苦的,吃住都在村里,白天在大棚里劳作,中午就和社员吃大锅饭,吃完又到村委会办公室加班。林亚萍一个人住在十平方米左右的单身宿舍,没有热水器,也没有空调。夏天热,冬天冷。上下班步行或者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
创业种草莓“金点子”扭亏为盈
在田间地头,科班出身的林亚萍,越来越多专业知识派上了用场。担任技术员的同时,2009年8月,林亚萍向村里租赁了15亩土地,自主创建“大学生创业园——草莓基地”,培育脱毒草莓。
相比于普通草莓品种,新技术更加避免苗株带病种植、少用药,种出来的草莓更加绿色生态。巧合的是,那年底,林亚萍怀孕了,可她顾不上休息安胎,挺着大肚子,每天泡在大棚里,精心照料每一株果子。由于首次尝试,又没找对销路,2010年6月,结束了一季草莓的种植,林亚萍却亏了近5万元,这相当于搭上了她一年半的工资。后来苏州团市委、相城团区委相继知道这个情况后,主动帮她联系小额贴息贷款,当时农业贷款,并没什么先例,在团委的努力争取下,她申请到了5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当时兜里没钱了,的确有想放弃,不过静下心来想想,吃了苦头有了教训,第二年再种,就有经验了。”2010年9月,林亚萍刚出月子,就召集了工人,进行新一轮草莓种植,这次她调整了步调,在脱毒草莓基础上,融入水旱轮作的生态新技术。不能出门,她就打电话远程指挥,放心不下草莓园,两三个月后,林亚萍提前结束了产假,匆匆回到了基地。
所谓水旱轮作就是9月中下旬早熟水稻成熟收割后立即种草莓,6月初草莓采摘结束后插秧种水稻。林亚萍解释说,传统的设施草莓种植周期为每年的9月上中旬至第二年的4月底、5月初采摘结束,其余的时间土地是空着的。她也想过在空闲时段种植其他作物,但草莓地很挑剔,比如,种植西瓜的话,第二年就要换地块种植。如果只种植蔬菜,产出效益不高,同时连续种植两三年后草莓连作障碍比较明显。若直接抛荒则没有经济效益,种植户没有收益。
“草莓与水稻轮作有助于提高土地产出,还能保持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所以她想出了这个致富金点子。就这样,9月中下旬,水稻收割完毕后,在“试验田”上,种上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引进的脱毒草莓品种——红艳(红颜),亩产3000斤。6月初草莓季结束后,又再种上早熟水稻品种——苏香粳3号,亩产300公斤。除去草莓产出,每亩还增加了2000多元的水稻收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5-04-30/15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