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型企业白领到返乡回村务农、从享受高薪优越生活到承担高额投入风险……代县峪口乡胡家沟村农家出身的胡艳荣,放弃太原的高薪工作,在感恩于家乡人曾经的帮助和感召于助力家乡脱贫致富的情结下,返乡创办了农业合作社,建起了代县目前最大的一个“景荣草莓采摘园”。她的合作社涵盖了51户贫困户,涉及贫困人口132人;她的心里装着一个带领全村脱贫,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梦想”。
7月20日,正值景荣草莓采摘园丰收时节和代县作出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动员令之际,记者走进了景荣草莓采摘园。
就恋着家乡那一把把黄土
7月20日16时左右,位于代县峪口乡胡家沟村旧河地的“景荣草莓采摘园”,依然笼罩在盛夏的热浪中。胡艳荣头戴遮阳帽、肩搭大毛巾,正低头在草莓大棚内打理草莓。
见记者来访,她笑着说:“种草莓就得勤打理,这个棚内的活儿主要是打老叶和打茎(打即摘的意思),不打不行,要不会消耗营养,结的果和花就小了。”胡艳荣的动作很利落,一会儿就将一拢草莓叶茎打理完毕。
太阳炙烤着大地,棚内的温度就更高了,一番辛苦打理后,胡艳荣已是汗如雨下。随手抹了一把汗,胡艳荣查看了设在棚内的温湿度计量表,42 ,她点点头:“还可以,不需要喷雾降温了。”胡艳荣说,她的草莓大棚是比较先进的,棚内设有滴灌设施和喷雾系统,还设有3处通风口,可以随时根据观察温湿度对棚内实施降温。现在虽然温度高,但通风好。胡艳荣说:“种草莓就得下辛苦,不仅要观察温湿度,还要防治病虫害,草莓最常见病虫害是红蜘蛛和白粉病,我们不打农药,靠的是勤打理和以虫治虫的科学防治。”
胡艳荣出生于1982年,今年35岁,父亲烧锅炉,母亲种地。2002年中学毕业后就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在国家助学贷款和半工半读支撑下,从中华女子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后回到太原工作,从私企人事专员一步步努力到进入海信空调太原分公司任综合管理总监,月薪近万元。
胡艳荣说:“我之所以回乡创业,一是感恩于家乡人和身边人对我及家人的帮助;二是感召于家乡脱贫攻坚的号召和行动。”2004年11月17日,胡艳荣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村里乡亲和其父亲所在的代县水泥预制厂相继借给7万多元,其所在院校师生相继捐款数万元;2006年5月底,弟弟胡建荣通过托福等各项考试,成功考入美国衣阿华州立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因家境贫寒即将放弃时,得到了代县矿老板25万元保证金的贷款担保等。一路走来,胡艳荣感恩于家乡人的帮助和鼓励。2016年,在家乡代县展开脱贫攻坚的行动后,有感于家乡的号召,带着对家乡那把黄土的眷恋,她毅然返乡创业,想着带领全村脱贫致富。
小小草莓园收获大喜悦
7月20日17时左右,记者跟随胡艳荣来到14号草莓大棚,大棚内正有4名农工忙碌地采摘着草莓。放眼望去,白色的大棚内,墨绿色的叶茎衬托着草莓红红的“笑脸”,一派丰收的景象。胡艳荣笑着说:“真是来之不易,从去年咬着牙干起,到现在终于收获了一份喜悦。”
2016年4月,胡艳荣带着美好的憧憬,带着成熟的草莓种植技术和一定的销路决定返乡创业,然而父亲首先就不同意。“我父亲说,你个喝墨水的女娃娃家,好不容易走出去了,好吃好喝的日子不过,又回到村里务农干啥。”胡艳荣大道理小计划一起跟父亲讲,最终取得了父亲的支持,并由父亲去做母亲的思想工作。2016年8月19日在父母的支持帮助下,胡艳荣联合了5家农户,注册成立了代县景荣种植专业合作社。之后选址在胡家沟村旧河地,流转土地37.77亩;今年2月开始正式建设大棚。胡艳荣说:“这项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要说受苦了,就是资金需求也是压力很大。”前期的启动资金,胡艳荣是四处借来的,到建棚前已投入43万元,而大棚建设还需好多钱,为此胡艳荣抱定干下去的决心,去几家银行跑贷款。“我就想着一定要坚持下去,真要赔了,我就去打工还贷也要坚持。”
今年3月19日17座高标准的现代化大棚建成;4月18日14座棚内开始栽种草莓苗;5月底45万元贷款到位;6月6日,草莓正式上市,现在的胡艳荣记得住每一个项目的节点。“我记忆最深也是最感动的是6月6日那天,我的许多同学和家乡人都来我草莓园采摘了,一名孩子采摘到了第一颗1元硬币大小的又红又大的草莓,我的心里有了一份成功的喜悦。”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7-07-24/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