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眼里,铁皮石斛是一棵草,但在我眼中,它是我的孩子。”多年来,浙江森宇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森宇”)董事局主席俞巧仙一直像呵护孩子般呵护这个行业。
短发、干练、雷厉风行,是俞巧仙给人的第一印象。随着铁皮石斛行业的不断升温,这个俞巧仙眼里的孩子已经成为各路资本争相追逐的金娃娃。
“当年,有位专家说未来铁皮石斛会是一个千亿元规模的产业。当时我们还不太相信。现在看来,这的确是一个正确的判断。”俞巧仙对记者说。
随着铁皮石斛行业的升温,光明、康恩贝、天目山等上市企业纷纷涉足铁皮石斛行业,全国许多地方都提出了“打造百亿铁皮石斛产业”的口号。
行业升温为铁皮石斛走出江浙增加了氛围,但也导致行业乱象丛生。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介入,杂交技术也开始在石斛种植行业流行甚至泛滥。
“不过,这对我们反而是机遇。”经历过2006年铁皮石斛产业质疑风波的俞巧仙,对义乌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在她看来,在乱象中坚持下来的,必然是掌握了成熟的种植技术,善于节约成本和提升品质的企业。
“仙草”的前世今生
以往记者采访时,经常会遇到一些“违和”现象:做近视眼镜手术的企业,1/3的员工都戴着眼镜;销售茶叶的企业,员工喝的都是其他品牌的茶叶;极力反对打车软件的交通专家,下班后立刻开始操作滴滴打车……
这次采访却打破了这个“违和”:无论是俞巧仙、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医工院)总经理王郑荣等企业家,还是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斯金平、湖北医工院研究中心主任孙代华等学者,都是铁皮石斛的“粉丝”。
孙代华喜欢鲜食,王郑荣喜欢泡酒,而斯金平钟爱的则是用铁皮石斛干花泡茶……他们不仅自己服用,还给亲朋好友推荐。
究其原因,在于铁皮石斛在滋阴、养胃、利喉方面的功效。
斯金平介绍,石斛在我国共有74种和2变种,其中铁皮石斛因表皮呈铁绿色而得名,也最为稀贵。从汉代《神农本草经》,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铁皮石斛强阴益精、补内不足、轻身延年的功效都有记录。
“老祖宗的描述几千年来都没有更改,足以证明其功效的真实性。”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铁皮石斛的斯金平对记者说。
而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铁皮石斛中的石斛多糖为一类免疫增强剂,对提高白细胞具有明显作用。临床实验也证明,石斛多糖对调节机体免疫力有显著作用。
不过记者发现,尽管专业人士甚为推崇,但很多人,包括部分中医,对铁皮石斛之名竟闻所未闻。
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主任杨明志告诉记者,野生铁皮石斛授粉成功率低,因此产量很少。“在古代都是‘御用药材’,一般人根本接触不到。”
因此,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铁皮石斛人工种植的技术瓶颈解决后,消费能力较强的长三角地区才“尝到鲜”,成为当前消费这一产品的主要地区。
俞巧仙是全国最早种植铁皮石斛的企业家。早年,她曾卖过皮蛋,代理过保健品,在经营铁皮石斛之前她已是义乌最大的保健品代理商。1997年,她在斯金平的推荐下,投入500万元开始人工种植铁皮石斛。
栽培难度超乎想象:12个月的时候烂根,15个月了又遭受污染,一场病虫害让10亩铁皮石斛全部摧毁,好不容易挨过后,一场大雪又压垮所有试验棚……
“没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人,还真做不了铁皮石斛这件事!”耗费了大量心血之后,俞巧仙终于有了收获。2002年,铁皮石斛、铁皮枫斗(铁皮石斛加工后的干品)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2014年销售额已达10亿元以上。
与森宇发展同步,2014年全国人工培育铁皮石斛总产值已近百亿元。其中,仅浙江一省产值就超过30亿元。
道地不等于“当地”
早年的商海沉浮,使俞巧仙练就了一流的市场营销能力。
目前,国内有两家铁皮石斛产值突破十亿元的企业,一家为杭州的天皇药业,一家为森宇。前者基本依靠口碑传播,市场主要集中在杭州。后者则将广告与渠道做到大江南北,几乎每年都参加中国保健行业最权威的品牌推选活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5-02-27/18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