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
“煮水江南莊”大棚中的作物长势喜人。
农庄内的散养鸡
春节过后,陈科位于江苏无锡郊区的绿色农场“煮水江南莊”即将正式开业,这位第二次创业的80后海归,实现了自己“归园田居”的梦想。看着一砖一瓦都由自己设计、打造的农庄,陈科心里有种“亲手把孩子拉扯大”的成就感。
80后海归回乡建绿色农场
得知有家公司要来“煮水江南莊”办年会,陈科早早起了床,看着工作人员宰好了两头猪和一头羊,又跑到大棚里忙了个不亦乐乎。鸡鸭果蔬处理起来容易些,第二天早上再弄也来得及。
《青年参考》记者按照约定时间拨通陈科的电话时,他已在那间又当办公室、又当临时宿舍的集装箱房屋里等候多时了,旁边一大群扑棱着翅膀的鸡争相鸣叫,声音透过电话听筒清晰地传来。
这群以草莓秧子为食、满院子自由奔跑的鸡,可以做成农庄里最值得骄傲的一道大菜。陈科砌了个土灶,顾客可以自己做菜,也可以请“陈大厨”一显身手。
食材都是现成的——陈科自己种的无公害蔬菜;菜名也是他精心取的,清蒸青鱼叫“郁郁青青”,红烧土鸡叫“凤凰台上凤凰游”。上次有位食客亲手拔了霜打过的菠菜,发现味道特别清甜,临走时一口气买了50斤。
对农业产生兴趣后,陈科就开始到处寻找合适的地点,一开始在宜兴看到一块背靠茶山、附近有旅游景区的土地,但因为“不懂茶”而放弃了。回到家乡无锡江 阴,恰好朋友村子里有一大片闲置土地,方圆10公里没有工业污染,距离无锡、江阴和张家港市都只有20分钟车程,惟一的缺点是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是块 “死地”。
对于这一点,陈科并不介意。“农村就应该有农村的样子,不该搞那么浓的商业色彩,要是有传统的煤渣路才好呢。”
2014年6月,陈科在此租了40亩地,如今“雏形已经有了,只差将来慢慢雕琢”。他建起了10个西瓜大棚、30个草莓大棚、30个蔬菜大棚,种了梨 树、芦柑,圈了3个散养禽类的区域,还有用来养鱼、虾、蟹的池塘和专门种植多肉植物的沙地。他计划用农庄的产出喂养动物,再用动物的粪便施肥,目标是实现 零排放。
建设农庄的过程中,陈科学会了不少新技能:DIY多肉植物、插花、用石磨磨豆腐,样样都得“跨行”。
创业初期人手不足,去建材市场买木材、沙子、砖头,搭蔬菜大棚和做木栅栏,陈科都得亲力亲为,就连请木匠做活,他都得帮忙打下手,有时熬到下午两三点钟才能吃上一顿午饭,还是随便买个烧饼、馒头凑合一下。
“现在人力成本高,请一个木匠一天得花220块呢。”这个为农庄投入差不多300万元的年轻人告诉记者,“天上不可能掉馅饼,很多事都输在‘懒’上。只要勤快,没人不成功。”
留澳8年,没向家里要钱
晚上10点,陈科在睡觉前习惯性地发了条微信朋友圈:“我曾是极度焦虑的人,因为焦虑所以拼命赶路,因为拼命赶路反而忘了自己要什么。我翻山越岭,从不曾看风景;等越过山丘,才发现空无一物。”
33岁的陈科发此感慨是出于真心。过去几年里,他也算是在职场中摸爬滚打过。
9年前,陈科硕士毕业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获得了电子工程和工商管理双学位,本科则是建筑设计和人力资源双学位,并拿到了澳大利亚“绿卡”。但少时离家的他,彼时迫切想回乡陪伴双亲。
小学三年级到无锡市读书时,住在亲戚家的陈科就只能一个月见一次父母。1998年,16岁的他独自前往澳大利亚求学,学了3个月语言后,在一所教会学校开始读高二。父亲年轻时有机会去澳大利亚,但为了家庭选择放弃,陈科出国算是“子承父业”,替父亲圆梦。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5-02-27/15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