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种植4亩淮山,除去成本每亩盈利8000元左右,今年可赚3万多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正值淮山收获季节,桂平市金田镇金田村村民吴金林满脸笑容。2014年,桂平市淮山种植面积达5.35万亩,成为广西淮山主产区,更是全国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淮山生产基地,预计总产值可达6.59亿元。
种植由来已久 产品远销重洋
淮山又称山药,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等功能。桂平市淮山种植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从家庭式的小规模种植发展到连片种植,从粗加工到精深加工,成了带富一方百姓的亿元产业。
桂平市农业局局长陈丕钊介绍,金田镇是桂平淮山种植的起源地,后来辐射到周边的南木、垌心、江口、紫荆等乡镇。“金田淮山”以色白、粗纤维少、质地细腻、粉质足、口感好而闻名,目前已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在淮山生产过程中,我们向广大种植户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有机肥的应用,杜绝使用淮山生产禁用农药和高毒高残留农药肥料,进一步提高了淮山的质量和品质,获得了一系列荣誉:2006年广西农业优势产业三等奖,2007年通过国家标准化示范区验收,2009年通过无公害基地和无公害产品认证,2010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2011年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广西淮山之乡’称号,金田镇金田村被命名为‘广西淮山村’。”陈丕钊说。
金田镇党委书记刘万锋介绍,每到淮山收获上市季节,金田镇的农贸市场车水马龙。除销往两广外,还远销港澳台等地,并由香港远涉重洋,转销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地。
种植方法改进 规模不断壮大
在桂平,淮山的种植方式有两种。一是套种,即在淮山地里套种豆类、蔬菜、水稻等农作物。二是轮种,即上半年种其他农作物下半年种淮山。“水稻收割留下来的稻草、稻根经沤制,正好是种淮山的上等肥料。”桂平市家春金田淮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家春说。
淮出往土地深处长,易碎、易断,因此挖淮山是一件十分费力的事。过去,挖一根淮山起码要花费二三十分钟,既费劲也耗时。后来,人们发明了“薄膜+木糠”、铁钎钻孔等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
经过多年的摸索,当地群众总结出“钻孔+稻草”的种植方法,即用电动钻孔机先在地里打出1米左右深的孔,然后塞入稻草,让淮山根茎顺着孔一直往里长,这样种出来的淮山外形笔直、易收获。桂平市农业局经作站站长黄寿廉说:“收获时节,轻轻铲去上层的浮土,用手轻轻一拔,省时省力,整根淮山就出来了。”由此,在金田镇等淮山种植地还催生了一个新职业——专业“打孔队”。
黄寿廉告诉记者,桂平淮山的种植规模一直在扩大,从原来的小打小闹、满足家庭需求为主,向大面积种植、连片种植、合作社经营发展。
淮山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还得益于专业合作社、种植协会的带头作用。桂平市组织引导成立淮山协会和合作社,在项目、资金、技术和信息上向协会和合作社倾斜。按照“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行统一种苗、统一化肥、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生产加工、统一销售管理,帮助社员做好产品的产、供、销服务。目前,金田镇共有淮山合作社两家、协会一家,有社(会)员1000多户,合作社(协会)种植淮山面积有5000多亩。其中,家春专业合作社去年带领全村群众种植淮山2450亩,品种有桂淮2号、桂淮5号等10个,目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广西桂平金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在南木镇建立了200亩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淮山2000多亩。
延长产业链条 带富一方百姓
淮山不易保鲜,规模化种植催生了另一个行业——淮山加工业。随着淮山产业链条的延伸,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广西桂平金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美森是金田镇新燕村人,一直从事淮山种植、加工、销售等业务。随着淮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品供应有了保障,加工规模也越来越大,从小作坊到小工厂,再到加工量达10万斤的大型加工厂。近日,记者走进该公司的刮皮车间,看到一条条带毛的淮山被送去机器,瞬间就被刮得白白净净,之后切片、浸泡、烘干……车间满是淮山特有的清香。蔡美森说,这些烘炉用电加热,电脑控制温度和湿度,相对传统的烧柴火烘干工艺,温度更稳定,不会出现烤焦、烤糊等情况。“2013年,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建起6条淮山无硫加工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日可加工鲜淮山7.5万公斤。目前有工人200多人,日加工鲜淮山5万公斤左右,主要生产淮山干片、淮山粉等产品。”蔡美森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5-01-26/12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