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叶双全:从自家厨房做出带刺的千万财富《致富经》


  妻子蒋坤:如果你要做什么生意这些,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但是谁能保证,谁都不能保证,说实在的,我们自己有过一点点积蓄也不容易,当时也是做一点小生意做起来的,然后就从牙齿缝里边省下来的,不容易的。

  眼看工厂因缺钱而无法开工,叶双全只好开车四处筹钱。

  朋友张海波:他就像神游一样,你叫他几次过后,他才能把那个神反应过来,他就像神仙一样。

  叶双全:我就想想想想,就走神了,就发愣,眼睛就瞪起来了,有时候开车,0.1秒钟就可能出事是吧。

  借款十几万,叶双全终于做出了第一批刺梨果脯,2008年5月1日,红军街开业,它的产品也进入了街上的四家特产店。遵义旅游市场,常年卖的都是鸡蛋糕,牛肉干,酒茶等特产,突然出现的刺梨果脯,口感和价格都很受欢迎。

  遵义市市民:刺梨这个本身就是消食的。

  叶双全:吃了健康,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女人吃了漂亮,男人吃了健康。

  遵义市市民:多少钱一斤?

  叶双全:这个58块钱一斤。

  做着独一份的东西,刺梨果脯成了遵义市特产中的特产,甚至有经销商主动上门来抢垄断权,到2008年年底,不到一年时间,叶双全就顺利的进驻了遵义市全部的旅游景点。

  贵州省遵义市经销商高孝华:他们这个刺梨糕、刺梨干就是成为这个旅游市场一个新的产品了,不再以前的就是鸡蛋糕、牛肉干。当时就产生一种念头把这个产品给垄断,垄断我自己卖。

  叶双全从厨房里发现的刺梨卖点,把这个曾经很少有人喜欢吃,小商贩也瞧不上眼的野果,顺利的推向市场,叶双全每天都能加工10多吨刺梨,三年时间做到3000多万。

  邻居白玉兰:你是从厨房里面走出来的企业家,就这样跟他讲的,现在说,你怎么不去做饭,当初都是在那个厨房里面发展起来的,这样笑他。

  朋友陈军:我们经常跟他开玩笑,你这个现在企业做的这么大,不像原来你做试验,做这个产品的时候你在厨房这么小的地方。经常跟他开玩笑,说厨房走出来的企业家。

  小厨房里的发现,终于让叶双全在三年时间实现了财富的飞跃,更让他自豪地是,他自己开发出的刺梨产品,三年时间,吸引了五六十家小加工厂加入其中。这也让之前折腾了十几年,做了十几个项目的叶双全有了更大的梦想。

  叶双全:最开始2007年,我没做这个刺梨产业的话,不知道这个刺梨还要沉寂多久,通过我来做,就将这个产业加速地发展,发展就更快。但是我自己也想做刺梨产业的“茅台”,刺梨行业的老大,这就是我的梦想。

  2011年底,叶双全拿出三年赚得大部分钱,花了上千万建了一个占地30多亩的新厂,生产规模比之前翻了10倍。他感觉自己不缺资金和技术,订单多到供不上货,成为行业老大也是很快就能实现的事情,可他千算万算,却有一个事情怎么也没想到。

  在贵州,刺梨大多分散生长在海拔一两千米的山上,东一窝,西一茬,肩扛背驮很费事,并且浑身带刺,一不小心,就容易被扎,更增加了原料采收的难度。

  记者何宁宁:这个好像全身上下都是刺。

  叶双全:对,全身上下都是刺。

  记者何宁宁:你刚才说什么,有技巧?

  贵州省龙里县谷脚镇鸡场村村民:那个有技巧,你要这样子掰。

  记者何宁宁:这样子就不扎手,被这个刺如果扎到的话。

  叶双全:刺到里面就火辣辣的,非常痛的。

  贵州省龙里县谷脚镇鸡场村村民:好吃吗?

  叶双全:味道怎么样?

  记者何宁宁:酸的眼睛抖,你知道吗。

  叶双全规模扩大10倍,很快在遵义当地引发了原料的争夺,更加剧了刺梨价格的增长速度。

  叶双全:慢一点,这个扎手,你看这个就是几年升了10多倍,原来是两三毛钱一斤,现在涨到两三块钱一斤,这个我说比房地产涨的还快。这个当然也是靠我们这个带动,加工带动起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刺梨 辣椒 猕猴桃 果汁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