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叶双全:从自家厨房做出带刺的千万财富《致富经》


  家里那么苦,夫妻俩奔波10多年,却依然找不到做大做强的机会,2007年,叶双全已经41岁了,他有些悲凉的发现,人近中年,仍不得志,创业机会离自己也越来越远。

  叶双全:我四十多岁了是吧,还没做出个名堂,如果还没有个好的项目做,那么,我肯定就是在温饱线上挣扎,当时那种心情,怎么说呢,好像就是有点那个生不逢时那种感觉。

  妻子蒋坤:反正自己想要有一个舞台,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

  2007年4月,叶双全在遵义市的一个旅游景点转悠,发现这条街上几乎家家都在卖着遵义特产,却都是鸡蛋糕,牛肉干,酒和茶这几样,一个想法瞬间产生,他觉得自己找到了商机。从这条街离开之后,叶双全很快就钻进了自家厨房。

  妻子蒋坤:就有点走火入魔,在家里穿的小汗衫,大热天,他天天就在厨房里熬,做笔记,盆子全部都装上。

  邻居杨远丽:一会儿是锅里,一会儿是碗里,像过家家,东一趟、西一趟。

  朋友张海波:很疯狂,基本上可以用疯狂这个词来形容他。

  叶双全瞄准的就是这些刺梨,刺梨,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被贵州大学农学院的罗登义教授发现,经过科学的分析研究,刺梨被誉为维C之王,而叶双全在贵州大学农学院上学的时候,早就知道了这个东西。

  贵州大学农学院院长樊卫国:都知道,我们每年进行这个新生入学教育的时候,都要把这段历史讲清楚,刺梨这种植物,在世界上就分布在中国,它的品质在贵州表现的最好。在西南地区都能种,在全国13个省市都有种植。维C的含量非常丰富,和猕猴桃相比,是猕猴桃的50倍以上,是柠檬的100倍以上。

  叶双全整天在厨房里琢磨,刺梨到底适合做成什么样的东西呢?他每天都要把刺梨去刺,打碎,熬成果酱,天天如此,竟然坚持了整整10个月,还记了两大本笔记,每次熬完都让邻居尝,搞得邻居见了他就犯愁。

  邻居白玉兰:我说你像个疯子一样,他说,你喝,尝一点,我说你是个疯子是不是,天天用这个汤,叫我们喝,他说能减肥,又是什么什么,给我讲,当时我还在笑他,他说你不懂,这个肯定是个商机。

  一个普通的厨房,几样居家过日子最常见的厨具,叶双全靠它们研究出的刺梨果脯,2008年初,在贵州省经济信息委员会组织的活动中获得了“最具市场潜力奖”,这让叶双全激动不已。

  叶双全:刺梨当时没人做,只有我开始做,我做第一,我就很容易做到刺梨大王,很容易做到第一。

  2008年初,叶双全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创业冲动,他觉得刺梨是自己最接近成功的机会,他要拿出全部资金办厂,可是,家人朋友的反应却让他心头渐凉。

  妻子蒋坤:真的,我们不支持,做的这个是属于那种糖果之类的,超市也挺多的,竞争也很激烈,和做酒是一样的,但是前景简直不敢想。

  朋友白玉兰:因为这个东西毕竟我们从小就看见小的刺梨,我说这个东西会有这么大的发展前途吗,说不可能吧,这么一个小小的刺梨,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商机。

  叶双全:周围人反对还有我家里人反对比较厉害,你们能体谅我那种心境吗?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好的产品。我年龄四十多岁了,我再不做,我这人生就没有办法当将军了,人都是有野心的,特别是男人,你有机会当将军,你会当士兵吗,孤注一掷的,不顾一切的,破釜沉舟去做这个事情。

  2008年初,叶双全不顾亲朋的反对,卖掉米酒厂收回来30多万,再加上十几万的积蓄,凑够50万元,开起了一个小厂,加工刺梨果脯和果膏。可让叶双全没想到的是,一场意外阻断了他的创业路。

  叶双全:我母亲生病了,我母亲得胰腺癌,辛苦一辈子,没有享到福,这个我们做子女的想到这个事情也非常难过。

  叶双全赶紧扔下加工厂,带着母亲去治病,可是三个月后,母亲还是去世了。在悲痛中,叶双全发现,给母亲治病花去了刺梨加工厂仅有的8万块钱流动资金,工厂已经无法运转了。无奈之下,叶双全想用刚买3年的房子抵押贷款,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刺梨 辣椒 猕猴桃 果汁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