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位于下陈街道水陡村的新联果蔬专业合作社,只见这里一片忙碌景象:塑料大棚里的工人忙着采摘小番茄,合作社里的工人忙着挑捡小番茄、装箱、搬上面包车,就像一条龙式的生产流水线。
平均一天销售近2000公斤
见到陈亨元时,他刚从午觉中醒来,眼角还有一些血丝。“凌晨2∶40就到路桥水果批发市场卖小番茄去了,一直到上午10点才回来,利用中午时间补一觉。”陈亨元说,现在正是合作社最繁忙的时节,小番茄进入销售旺季,平均每天可卖出近2000公斤,多的时候能够卖到2500公斤。
“今年的市场行情还可以,每公斤小番茄的批发价是8至9元,上午总共卖了230箱,中午又发了一批到慈溪、新昌,下午还有15箱要送到花园菜场。”说话间,陈亨元露出了一脸的喜悦,红彤彤的脸就跟他的小番茄一样火红。
走进陈亨元的小番茄大棚,只见一畦畦番茄苗高过人头,红色的、黄色的小番茄挂满了枝头,沉甸甸的。为了防止番茄苗因果实负重倒掉,陈亨元给每株小番茄绑上了尼龙绳。陈亨元告诉记者,今年他总共种了190亩地,其中120亩用来种植小番茄,其余用来种蒲瓜、小黄瓜等。一亩地可产大约1500公斤的小番茄,预计今年产量将近20万公斤。
陈亨元种植的小番茄品种很丰富,光红色的小番茄就有“千禧、龙女、圣女”等品种,黄色的小番茄有“爱美丽、黄珍珠”等品种,其中“千禧”批发价达到了14元/公斤。
“今年3月份开始采摘,一直可以卖到7月份,下半年种白菜花、散菜花、青椒等。”陈亨元说,一整年下来,土地几乎没有闲置过。
从2亩地起家,到台州的小番茄大王
今年39岁的陈亨元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从18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种菜,一种就是21年。
“190亩地,30多个员工,一年要支付近80万元的人工工资。”就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规模能到今天这么大。
陈亨元18岁的时候,和父母在老家路桥蓬街只种了两三亩地,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2002年开始,陈亨元开始种植小番茄,那时候整个台州种小番茄的算上他只有两家。“当时市场接受度非常低。”那一年他只种了2亩地。为了卖掉这两亩小番茄,他每天都起早贪黑开着三轮摩托车到路桥、温岭等地去卖,每天最多也只能卖出150公斤。
转机发生在温岭。他连续5天到温岭蔬菜批发市场卖小番茄,但鲜有人问津,就在第6天,当地一家连锁超市的采购员来到他的摊位前。“为了能让他买我的番茄,我将5元/公斤的批发价,贱卖到2.4元/公斤。”陈亨元说,他还把名片留给了那位采购员。“没想到下午那位采购员就打电话过来,要我送60公斤小番茄过去,第二天送了100公斤,周末更是一天送2趟。”
“当时我看到我的小番茄一送到超市就被顾客们哄抢一空,这就更坚定了我的信心。”第2年,他把小番茄种植面积扩大到8亩,第3年扩大到17亩。尤其第3年,“当时一天最多能卖到1500公斤。”陈亨元回忆说。
从路桥走向台州市内外
从2亩到如今的120亩,陈亨元已经成为目前台州种植小番茄规模最大的农户。其实他不仅小番茄种得多,种蒲瓜、丝瓜也小有名气。
从过去的三四个人到如今30多个人,陈亨元的合作社越来越“高大上”。过去送货的三轮摩托车也换成了面包车,每天2辆车送货,销售地既有路桥、椒江、温岭等本地市场,更有慈溪、新昌等外地市场。
对市场的判断和把握是陈亨元能把合作社做大的法宝。“同样的产品,我的供应量、质量比别人有保障,价格可以卖得比别人高一些。”陈亨元说坚持这一行这么久了,口碑是自己最大的金字招牌。
要把农业做大,市场销路是关键。陈亨元没有在家坐等顾客上门,而是主动出击,开拓市场。他主动与台州市内外各超市、水果市场、菜市场的商贩联系,推销自己的产品。随着在业内名气的逐渐打响,陈亨元已经成了椒江、路桥、温岭多家连锁超市的固定供货商,每天都有1500公斤的固定订单。
为了提高小番茄的知名度,陈亨元还用自己儿子的名字“阳星”为小番茄注册了商标,同时还专门为合作社建了一个网站。现在,陈亨元在椒江、路桥各有一家合作社,员工30多人,他不仅买了车,而且还在镇上买了房,日子正如他的小番茄事业一样,越来越红火。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5-14/18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