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福建南安市凤巢村:“鳗鱼村”唱起了“致富经”


位于南安市东田镇南面的凤巢村,曾是“藏在深闺人不识”的偏远山村,土地抛荒严重。如今,因优良的水质与良好的生态,昔日的“抛荒村”变身为“鳗鱼 村”。沉寂落后的山村成为乡贤回归创业的热土,以“土地+资金”的模式,实现村民100%参股,组建起5家鳗鱼养殖公司,养鳗成为全村人的事业。

回乡尝试养鳗获益550万元

昨日下午5点半,深秋的凤巢村太阳已落山,光线渐渐暗了下来,一阵风过处,带来阵阵凉意。此刻是张家庭最忙碌的时刻,他正带领着工人们在鱼塘边投放 鱼粉,喂食鳗鱼。“鳗鱼怕光亮,只愿意在没有阳光的时候浮出水面,所以只能选择日出前和日落后喂食,现在是鳗鱼晚餐时间。”张家庭笑言。走过架设在塘边向 塘中延伸的短短木板小桥,俯身看到一个长方形的铁笼子没于塘中,“那是鳗鱼们的餐桌”,村民老张幽默地形容道,笼中塘面上投放有浅褐色的鱼粉,鳗鱼们蜂拥 涌入笼中争相取食。

2011年,在辽宁经营大理石生意的张家庭,得知好友在同安养鳗鱼,生意红火。他开始思忖能否也在自己的家乡整几口鱼塘养鳗鱼?为此,他特意回到乡 里考察地形与水质,发现尽管家乡地理位置偏远,但也因此造就了养鳗鱼所需要的独特地理环境。“没有工厂企业,因此没有任何污染,同时水质优良,这些都是养 鳗鱼必须具备的条件。”张家庭告诉记者。

于是,张家庭与另一村民张典投入210万元,平整了15亩地,挖出三口鱼塘,开始小面积试养鳗鱼。“养鳗鱼就像养孩子,需要细心照顾。”张家庭的妻 子在一旁感慨道。鳗鱼苗刚购买回来时,仅有牙签大小,需先放养在室内温棚育鳗池中,水温要保持在25度—35度,因此每天不断地烧锅炉,加温水是必需的工 作;三个月后,幼鳗稍稍长成,能够适应较凉的水温,就可以放入鱼塘内喂养了。

得益于良好的水质与纯净的生态环境,鳗苗的成活率远远高于其他地方,幼鳗的生长速度很快,8至12个月后第一批鳗鱼长成。2012年初,成品鳗售卖获益550万元,投资回报率达200%以上,张家庭掘得鳗鱼养殖的“第一桶金”。

意想不到的成功,让张家庭决定增资注册成立泉州市凤巢养殖有限公司,扩大了养殖规模,规范了管理模式。

全村参与组建5家养殖公司

张家庭养鳗鱼大获成功的消息在村中不胫而走,宁静的村庄一时间沸腾起来。

由于凤巢村地理位置偏远,村里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涌入大城市谋生创业,让原本拥有1212人的村庄,仅有400多人留守。许多土地被抛荒,无人管理,“那些荒地长满了杂草,有些杂草有一人多高。”留守村中的老吴告诉记者。

眼见张家庭养鳗成功,2012年3月,凤巢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鼓励村民以承包地入股,将荒芜的田垄有效利用起来,集体把荒地开辟成鱼塘,发展 鳗鱼养殖业。“在村民们多次讨论与磨合后,所有村民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以土地和资金入股的形式投资鳗鱼养殖。”凤巢村书记吕联殊说。

此后,42名在外创业的乡贤开始携资回乡。

65岁的张尚切“回归”之前,在北京经营石材生意。“村里张柳、张挺等五位村民组成了张姓领导小组,协商解决了土地问题后,来北京推荐我回 乡投资鳗鱼养殖业。”张尚切笑着告诉记者。2013年1月,在张尚切牵头下,成立泉州万泉养殖有限公司,张姓村民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用地140亩, 平整出16个养鳗池、21个室内温棚育鳗池、3个蓄水池;购买了2台锅炉、70台增氧机等设备。“我们现在养了100万尾鳗鱼,主要出口韩国、日本、俄罗 斯。按照目前每吨15.8万元的市场价,估计今年可收回成本。”张尚切自信满满。

如今,以村里张、吴、吕等姓氏为单位,组建了5家鳗鱼养殖公司,占地面积为560亩,水面面积为230亩,投资总额达到6000多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鳗鱼村”。

“下一步,希望能引导村民成立养鳗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形式进一步实现全民参与,以抱团合作的方式,让全体村民共同走上致富之路。”吕联殊踌躇满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回归 估计 成活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