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渝北:金凤村“仙桃主任”带村民踏致富路


 

渝北:金凤村“仙桃主任”带村民踏致富路

朱志华不仅自己种桃树致富,还带动周边的村民共同致富。

  20分钟后,就到了***员、村委会主任朱志华的家。镇里的干事跟他打招呼:“老朱,这路,该整整了。”

  “快了,上个月村里刚全票通过,8月份就可以开整了,修水泥路。”朱志华朗声说道。

  靠锄头铁锹 “外来主任”修成4公里泥石路

  老朱的这份得意,外人可能无法理解。这条崎岖的泥石路,正是朱志华担任村主任之后力主修建的。当年的艰难,至今令他唏嘘不已。

  作为一名外来主任,2001年朱志华被推选为金凤村村委会主任时,很多村民并不看好:“我们这么大的村,选不出一个村主任?”在村民的质疑声中,朱志华走马上任。第一件事,便是修路。

  “这条路从这里过,要占你的地,能不能通过调整补偿给你?”“我们没得啥子钱,大家一起出力修,可以不?”……整整一个月时间,朱志华拿着“义务”修路的方案,几乎找遍了全村的人,但没有人“接招”。

  在经过认真的分析总结后,朱志华换了个策略。他从远亲石云那里开始做工作。规划的道路要占用石家的地,连续十多天,朱志华每天上门拜访,终于让石云点了头。

  可是没有工钱,哪个愿意干?朱志华就直接演绎“愚公移山”,带着妻子及年近七旬的岳父母齐上阵。这样的举动感动了村民,最终村民出工3000多次,一锤一锤,修出了一条长4公里、宽4米的泥石路。

  石云第一个尝到甜头。过去造房子,材料只能运到路边,还要靠人工背进来,“现在车子直接拉到了家门口。”

  4年心血白费 他誓要闯出一条致富路

  如今,这条服役超过10年的泥石路,即将告别历史舞台,村民在修路问题上的转变,折射的是对朱志华的认同。

  “原来我就种些苞谷,闲时出去打零工,只能维持生计。可现在,我也是种植大户了。”原先并不看好朱志华的村民蒋业清说。

  今年5月20日,上百户村民种植的百万斤仙桃脱销,种植最少的居民也有三五千元收入。蒋业清种有十多亩桃树,纯收入超过6万元,他说:“我们叫他‘仙桃主任’,老朱真是一手一脚将大家带上致富路。”

  这份信任的背后,是朱志华艰难的开拓。

  “要带领村民致富,必须发展规模产业。”2003年,他尝试种植的30亩梨树挂果,却因为品相、口感差而滞销,10万元老本、足足4年的心血白费。那一天,在抽完了整整3包烟后,朱志华毅然决定砍树换种。“我自己要成功,更要给村民闯出一条路来。”

  为了选准品种,大半年时间,朱志华去过沿海和东北、参观过果园、咨询过农技专家,最终选定了“仙桃1号”。2004年,东拼西凑10万元,朱志华又承包了70余亩土地,开始种植仙桃。2007年,仙桃树在他的精心管护下全部挂果,当年出产仙桃10万斤,纯收入10万余元。

  朱志华成功了,村民们看到了希望,纷纷要求种植。为了让他们尽快上马,朱志华包揽了所有服务:村民缺资金,他想办法去贷;村民差苗子,他亲自跑到外地去买;村民缺技术,他请来农技人员现场讲授。

  2010年,金凤村300亩荒山、空地变成了“桃花源”,仙桃挂果20万斤。

  破解销售难题 百万斤仙桃脱销

  眼看丰收在即,朱志华喜在脸上,愁在心里。过去只有自己种时,可以等商贩上门;如今规模大了,老办法不管用啦。

  2010年初,朱志华组建了仙桃专业合作社,实行统销、统购,还找来做生意时结识的商贩帮忙收购和销售。然而,终因销售慢、渠道少,卖价仅1元多,甚至还有少部分果实烂在树上。

  让朱志华意外的是,尽管只是保本,但几乎没有村民埋怨他,大伙都说:“老朱尽力了,下回有经验了,肯定会好起来。”

  朱志华开始在销售上下功夫。2011年,在区农委和大湾镇政府的帮助下,村里在菜园坝水果批发市场争取到一个摊位。发货那8天,老朱亲自装车、搬运、批发,每天吃在市场、睡在车上。最后,30万斤仙桃奇迹般卖光,而且平均价格比2010年高出了1元多。朱志华说:“我就辛苦这么几天,村民收入却翻了番,再累也值。”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连续 总结 土地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