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提子园修枝
解决农民增收难是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千方百计思考的老话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核心在增收。
拥有100余万农民之众的农业大县遵义县,提出在2014年成为全省、全市的小康示范县。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农民增收的大问题:农民增收靠什么?农民增收干什么?农民增收怎么干?
遵义县创新探索实践的农业“321工程”响亮地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在“万元田”、“千元院”发展基础上,通过增加投入、调整结构、设施配套和科技应用,进一步优化各类产业组合模式,多措并举,最大限度激活增收潜能,将土地亩产值和户均畜牧渔业效益梯次提高到3万元、2万元、1万元。
调查显示,遵义县“321工程”围绕“三大农业板块”,紧扣“四型经济”,着力“四种工程”,在提升传统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黔北钱仓、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随着这项工程的深入推进,优良的种养模式、觉醒的市场意识、提高的科技水平、超前的布局谋划、转型的农民观念……雨后春笋般呈现的典型、经验和示范,引领成千上万的农民向着高产、高效的增收大道迈进。
优良的种养模式引领高产
1亩地纯收入1-3万元不是“神话”
阳光下,宋诗富家的香葱层次分明:深绿,淡绿,绿中泛黄。
三种颜色深浅不同的香葱分布于同一块地里,代表正要采卖的香葱、一月期的香葱、十天前栽的香葱。
4月27日中午时分,记者走进遵义县三岔镇红星村香葱种植大户宋诗富家,只见他两夫妇正在将一大早从地里采回来的香葱进行整理,一株株带泥黄须连着白色葱梗再连着绿色葱苗的香葱,在他们眼里满是喜悦和票子。坐在有些刺鼻且弥漫葱味的屋子里,宋诗富给我们讲述他的种葱经:当前采收的是第一季,去年11月移栽,今年大年过后即2月上市卖到4月,多是贩子来收,价格每斤从大年期间的2.3元卖到1.8元、1.5元,最低卖到0.5元。1亩地产香葱4500斤左右,按平均价1.3元计算,亩产值5850元。
边采边卖边栽,第一季未等卖完就又栽下进入第二季,早在3月就栽上了,由于这季气温高长势快,6月中旬就上市,可以卖到7月。这期间的价格高,平均1斤3元左右,亩产量3000斤,亩产值9000元。
继续边采边卖进入第三季的7月至10月,亩产量3000斤,单价2元,亩产值6000元。三季的亩产值加起来共21850元,减去种苗、肥料、生物农药等成本3600元,1亩地种香葱可以纯收入18850元。据了解,宋诗富家6亩香葱年收入10万元以上,这已成为他家的主导产业。“1亩香葱等于20亩水稻的收入,或等于种20年的水稻。”宋诗富说。
“一年至少种三季。劳力跟得上,采栽及时,种四季也可以的。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宋诗富说。
“天天卖,天天栽。”宋诗富的爱人钟声花说,早上采葱,中午卖葱,下午栽葱,几乎是“三点一线”。这种“葱+葱+葱”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的同时自然增加了效益。
村支书柯友伦介绍,全村400多户农民种香葱1300亩,年产值2000多万元,村里每年以500亩规模推进,计划扩大种植3000亩,让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在南白、三合、团溪、鸭溪、三岔、龙坑……在遵义县的30个镇乡,“321工程”探索出的多种立体生态、高产高效种养模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催生了一大批名副其实的“高产农田”。
走进遵义市市长菜篮子工程之一的南白镇民主村村民舒健的蔬菜基地,白色的大棚内,刚采收完的白菜窝旁边,已长出长长的丝瓜苗,丝瓜苗边是向高向上的四季豆藤,整个大棚呈现“瓜―豆―瓜―豆―瓜”高矮相间并行分布竞相生长的形态。而在另一个大棚,白菜采收后,是结着小瓜的“苦瓜―空心菜―苦瓜―空心菜―苦瓜”模式。在白菜收后的又一个大棚里,一米多高的西红柿已开花结果,正在整枝梳果的村民冉启芬告诉记者,还有一二十天要上市了,早上市价钱高。记者从挂在棚里的“种菜档案”上发现,白菜是今年2月24日移栽的,西红柿是3月10日移栽的。据介绍,他的设施栽培年亩纯收入2―2.5万元,露地栽培蔬菜亩纯收入1―1.5万元。同一块土地,轮番种植,效益自然就高了,这里的农民不简单。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05-31/10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