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来考察的扶贫专家反复商量后,石锣村确立核桃为主产业。村里对有劳动力、经济实力、并愿意种植核桃的农户,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种苗、统一技术指导,自行种植。村民之间可以转租,并鼓励成立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经过近2个月的艰苦奋战,全村栽植核桃3024亩,组建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人均栽植3亩,为今后农民的稳定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整村脱贫两年间,匡后明带领全村群众,硬化公路2公里,整治和新修公路11公里,新建蓄水池近120立方米,改造危房110户。为解决发展产业贷款难的问题,他还发动贫困户组织成立了石锣村资金互助社,入股资金达45万元。
现在的石锣村,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道路、电力、通信基础设施齐全,经济发展如火如荼。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7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2654元增加到4020元。
记者问匡后明,为何这么大年纪还热衷于村里的脱贫事业?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从1975年开始当生产队长,1986年至今任村支书,30多年的风风雨雨,我曾有过沮丧,也想过要放弃。但一想到党和群众对我的期望,我就必须担起这个神圣的使命。我只求无愧于心,无愧于民……”
本栏稿件由记者颜安采写
“我现在种了110亩蔬菜,多亏了陶专家,是他让我脱贫致富,生活越来越好了。”近日,武隆县双河镇木根村蔬菜种植大户袁华兵一脸喜色地告诉记者。
袁华兵口中的陶专家指的是陶伟林,重庆市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室主任。5年来,他全身心扑在农业上,通过自己的技术讲解、培训和亲身示范,培育了28名致富带头人,并带动了许多农民共同致富,无怪乎人们对他这样亲切。
陶伟林的工作,袁华兵最有发言权。“过去,家里很困难,自己没什么文化,也不知道种啥好,就一直种红薯、玉米,每年收入就两三千元,一直没有起色。”他说,自从5年前陶伟林来到村里后,他的生活开始发生巨大转折。
当时,村里人对这个专家的工作都感到十分好奇,大家纷纷从村子的各个角落赶来,看他做着各种测试。试验时间漫长而枯燥,很快,一些人耐不住回家去了,一些人则留了下来,袁华兵就是其中之一。
“陶专家告诉我们,要想富裕起来,必须结合村里的条件种植一些经济作物,而他就是搞这个研究的。”袁华兵回忆。
在陶伟林的帮助下,袁华兵的蔬菜产业渐渐发展起来了,从起初的几亩,到后来的24亩,再到如今的110亩蔬菜基地,越来越红火。
武隆县白马镇豹岩村村民刘培军告诉记者,陶伟林不仅告诉他们哪种地该种什么蔬菜,还把自己编写的《蔬菜基地建设与良种良法》、《高山蔬菜结构调整与技术》印成小册子,免费发放给他们,让他们照书行事。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包括袁华兵、刘培军在内的28位村民,已成为蔬菜生产技术能手和脱贫致富带头人。
为了让农民种出来的蔬菜不滞销,几年来,陶伟林还先后引进了重庆农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湖北省阳高山蔬菜基地县王合兴、王光春等5家资金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开发能力强的企业和业主,分别到潼南县太安镇、柏梓镇,武隆县黄莺乡、双河镇等贫困地区带领农民进行产业结构、种植结构调整,发展蔬菜生产、开发产品市场。并且,他还组织成立了相应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加盟贫困农户已达478户,种植蔬菜面积7000余亩,带动贫困农户3074户,带动种植蔬菜面积近10万亩,农民增收近亿元。
此外,他还采取课堂集中讲授、不定期田间新品种新技术观摩学习和深入田间指导等相结合的办法,举办培训班51班次,受训人数达2750余人次。通过技术培训,更新了村民的种植观念,增强了他们的市场意识,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2-12-04/12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