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蓝狐“女王”年赚数百万心怀忧伤


  从20年前,每天拿上几张熟好的狗皮,在兵马俑周边围着游客兜售,到如今每年产出5000余张蓝狐皮毛,年收入数百万元,临潼区马额街道南王村村民杨志娥和爱人王石娃,演绎出精彩的养殖致富的奇迹。

  喜悦中的一丝忧伤

  日前,记者前来采访时,王石娃有事外出,只有杨志娥和几名雇请的工人,在养殖场忙碌着。

  这个占地23亩的规模化养殖场,目前养殖着5000余只蓝狐、彩狐、雪狐等多个品种。狐狸们大多是今年二三月出生的,在杨志娥夫妇和工人的精心喂养下,它们在小小的铁笼里,以每月100多元的净贡献,茁壮成长着。

  杨志娥介绍说,养殖蓝狐是一个高效益的产业,狐狸们的食量其实并不大,每天不到一斤饭量,食物主要是肉加粮食。肉源是机械化养鸡过程中中途淘汰的大小鸡,成本很低。蓝狐从出生到出栏,也就6个多月的时间,成本也就200多元,目前一张皮子,东北、内蒙的客商上门收购,今年的平均价格是一张1000元左右。

  杨志娥将要出栏的5000余只狐狸,已经被客商定购了,只等到阴历小雪后,毛皮完全成熟,就可以宰杀取皮了。

  杨志娥说养狐狸就是为了取皮,但是每到这个季节,心里也总还是有一丝忧伤,毕竟养了五六个月了,和狐狸们已经结下了一定的感情。

  她指着一只绒肥的雪狐说:“这家伙,前一向还咬破笼子来了个‘胜利大逃亡’,多亏村上成运家的狗帮忙,才又将其抓了回来。这只彩狐,6月间发烧,我给它打针;这只貉子8月间,偷跑出来,咬死过养殖场内的十多个鸡……”

  家庭责任养殖的动力

  杨志娥原在临潼针织厂工作,过去每月也就六七十元的工资,就这还拿不安稳厂子倒闭了。1985年和王石娃结婚时,给她的彩礼是240元,她的陪嫁也就只有几床被子。“日子可怜着呢!”杨志娥说。

  结婚前不久,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公公又不幸去世,给家里留下的只是一身的债务。爱人家和她自己的家都是五个兄弟姐妹,而他俩都是家里的老大,家庭的责任也主要落在了他们夫妇身上。

  当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流下,农村人已经意识到仅凭黄土地上的一点收成,永远也不可能改变自己贫穷的境况,纷纷尝试着开辟新的财路。杨志娥顺应着这股潮流,兜售过狗皮、跑过运输、从事过砖瓦生产,那时,他们赚钱的主要动力是养活家庭和过年能给兄弟姐妹们拿出像样的压岁钱。

  她所在的南王村,有着熟制狗皮的传统,村民们四里八乡收狗皮,熟制后拿到兵马俑或华清池向游客兜售。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狗皮有些卖不动了。1992年,有村民开始养起了皮毛更值钱的蓝狐,1993年杨志娥和爱人,也开始加入到了养蓝狐的队伍中。

  臊气味熏出好运气

  1993年,杨志娥和爱人用家里不多的积蓄加上在信用社贷的几万元,从山东购买了23只公母蓝狐,开始养殖。

  由于资金限制,养殖地就在自家的院子里。人称狐狸为臊狐狸,杨志娥说,她确实领教了狐狸的臊气。夏天吃饭时,兄弟姐妹们都把碗端到大老远去吃,每次给狐狸喂食,她和爱人都要戴上口罩。

  一次她去喂食走得急,天性警觉的狐狸,集体放出臭气,恶心得她坐在地上直吐。

  由于家庭经济紧张,一度连给狐狸喂食的钱都紧张起来,夫妻俩只好到处跑贷为狐狸筹“饭钱”。

  “精心加运气”,不久23只公母狐狸,为她家带来了102只狐子,年底售后一盘点,落了10多万元。那时的10多万元的确不是个小数目,当年,十个兄弟姐妹首次得到了百元以上的压岁钱。

  尊重科学引领示范

  杨志娥说,自己的蓝狐养殖场之所以能够发展到目前的规模,与政府的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

  据杨志娥介绍,2005年,马额街道党工委、政府因势利导,将蓝狐养殖纳入到全镇重点产业规划,在该村建立了占地800余亩的“蓝狐养殖园区”,并投资数百万元解决了园区的水、电、路配套设施,解决了以前在自家院子养殖,卫生条件差、人畜易交叉感染、养殖户与非养殖户关于有狐狸气味的矛盾。

  而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事业的成功,王石娃和杨志娥也开始更多地承担起对乡亲们养殖狐狸的示范带动责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品种 饲料 毛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