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拯救“长江三鲜”第一人


  但是,摆在郑金良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找到繁育河豚鱼的亲本鱼。

  养殖户:开始起步是难的,难的是亲本鱼没有,种鱼一定要长江里把亲本鱼搞过来,再搞第二代、第三代。

  为了找到长江里的河豚亲本鱼,郑金良行程一万多公里,在所有有野生河豚鱼出没的地方进行了地毯式的搜寻。

  司机:那时候我们跑了很多地方,包括上海的长兴岛、崇明岛、洪沙岛,还有跑了一个江苏的扬中,发动鱼贩子,叫他们哪里有信息,我们把电话号、手机号都告诉他们,只要捕到鱼就告诉我们。

  郑金良:当时不谈价格,主要是有,求有。

  尽管这样,但从1999年2月到4月,郑金良寻找了两个多月,却连一条河豚种鱼也没收到。郑金良很着急,他放出话来,谁要是捕捞到野生河豚鱼,自己将不惜一切代价收购。可又过了一个月,还是没有结果。

  就在周围人都劝郑金良就此收手的时候,有一天,郑金良突然接到了个电话,一个远在五十多公里外的扬中市经销商声称自己收到了几条活的野生河豚鱼,这让郑金良异常兴奋。

  郑金良:到那个时候,他就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有两条河豚鱼,一公一母,正好一公一母。我赶快开车去看。

  郑金良马不停蹄地赶了过去,而对方却看准了郑金良求鱼心切,竟一口开出了两条野生河豚鱼四万多元的天价,这个价格是以往收购价的五六倍。他还告诉郑金良,如果他不买,第二天就把河豚鱼卖给南京的一个养殖户。对方如此漫天要价,连陪同郑金良一起来的员工俞伟都很惊讶,劝郑金良不要买。

  员工:万一要失败了,就是打水漂了呀。认为这个郑总有必要花这么大的钱去搞繁殖吗?

  可是,郑金良连眼都没眨一下,当即买下了那两条河豚鱼。而那个时候,郑金良所有的资金也只有三十多万元,对他来说,四万多元并不是小数目,他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钱买两条鱼?

  郑金良:那个鱼大多了,种鱼和这个鱼不能比的,也就是说有这个两三个这么大。雌鱼肚子很大,大概三斤不到一点,一条雄鱼一斤七八两,正好是一组,而且身上一点没有受伤的地方,很鲜活。当时看到,我很兴奋,虽然他开价大一点,无所谓,那两条鱼三四万块钱就无所谓。

  此后,郑金良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花十多万共收购了七条野生河豚鱼的亲本鱼。1999年6月,他在老家包下了五亩池塘开始搞河豚鱼繁殖。十多万元买七条鱼的消息在当地迅速传了开来,许多水产养殖户虽然都知道繁殖出河豚鱼能赚钱,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看好郑金良的这个疯狂举动。

  养殖户:人家不信他能搞好,没有技术,没有水平。

  员工:繁殖也是件很麻烦的事,因为大家都没有碰过,包括渔民说肯定不行的。

  郑金良并没有理会别人的看法,正因为别人都做不成,他才要去做。

  郑金良:人热爱那个事业的时候,不在乎时间,比如说我失败了,没有弄出来,四五年了,你还可以花时间去搞,无所谓。一个兴趣来的时候,失败无所谓。

  从1999年开始,整整一年多时间,郑金良全身心地做着一件事,那就是成天泡在养殖场里,琢磨如何繁殖河豚鱼。

  记者:累吗感觉?

  郑金良:还行。

  记者:是不是一搞鱼就不累?

  郑金良:搞鱼就不累。人家我们这里说鱼头商一把火。有的人喜欢抓鱼,看到鱼就是一把火来了,不管天冷,赤了脚就下水。

  郑金良凭借这股超乎常人的热情,无数次不厌其烦地钻研怎样繁殖河豚鱼。他吃的苦头,让他的妻子至今谈起那时的情况还很感慨。

  妻子陈丽萍:繁殖那个河豚苗都是在夏天,夏天的时候,蚊子坐在里面是在打架简直,那个人跑不进去,眼睛也睁不开。他无所谓,拿个电筒在旁边一蹲就是几个小时。我一进去马上回来,这个受不了,那个蚊子咬了全是包。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00年7月,历经一年多时间,郑金良终于繁殖孵化出八万多尾河豚鱼苗。到2002年,他养成的两万多斤成品河豚鱼,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销售额达三百多万元。

  记者:这条鱼怎么肚子突然鼓起来了?

  郑金良:他放到水里三分钟,肚子就消下去了。

  郑金良成了江苏省第一个人工繁育并规模化养殖河豚鱼的人,他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水产界名气大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鲥鱼 养殖基地 其它 鱼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