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从3头小牛起步,他现在一年要赚20多万


  10月17日,是我国首个“扶贫日”,也是第22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而扶贫攻坚,是直辖时党中央交办给重庆的“四件大事”之一。

  9月底,重庆晨报记者来到渝东南和渝东北两大连片特困地区走访了当地农户,亲身感受他们生活的变化。从今天起至16日,本报将开设“扶贫开发看渝州”专栏,专题报道扶贫工作的典型经验,展示我市扶贫开发成绩,以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1+6”是什么?即肉牛,红心柚、榨菜、烤烟、花椒、龙眼、有机大米。在丰都县,这样的特色效益农业体系带动贫困户12570户,覆盖贫困人口4.4万人,贫困农户特色产业参与率达60%。

  肉牛产业助8万农户致富

  肉牛逐渐成了丰都的地理标志,而恒都肉牛更成为助推丰都扶贫的龙头企业。

  恒都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发展机制,创造性推出“公司购牛、农户领养、回收犊牛、母牛归户”的“母牛领养”模式,使缺乏启动资金的农户“零投入”即可参与肉牛产业发展,带动8万农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肉牛产业还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比如牧草收购。此外,恒都公司还大量收购玉米秸秆、红苕藤、稻草等农业副产物,直接增加农民收入3000万元。

  恒都还大力推行“土地流转+返聘就业”的劳动合作方式,优先吸纳土地流转农户就近务工。目前,已有1663名农民加入公司。

  政府推“庭院牧场”项目

  丰都县政府还推出了“庭院牧场”项目,即政府补助贷款给农户,农户一家养20~30头牛。这种养肉牛的模式,让丰都的农户牵着牛儿奔小康。

  张升鱼家住包鸾镇飞仙洞村,从2002年开始养牛。当初,他通过政府贴息贷款4500元,买了三头小肉牛,从此开始,他走上了养牛致富之路。2008年他养殖了18头肉牛,现在已达到42头。

  “一头小牛大约要5000元,每天的饲料钱要10元,一年下来要3000多元。肉牛一年可出栏,最重可达2000斤,能赚一万多元呢。” 张升鱼算起了账,除开母牛和小牛,他的年收入超过20万元。

  6成贫困农户参与特色产业

  近年来,丰都已成功举办中国产业扶贫·肉牛发展峰会、红心柚文化节等4个特色品牌节会活动,“丰都肉牛”享誉全国。带动贫困户12570户,覆盖贫困人口4.4万人,肉牛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

  根据全县垂直型地理分布和多元化资源特点,丰都始终坚持打造“1+6”特色效益农业体系。以建设“中国肉牛之都”为目标,发展15万亩红心柚、 30万亩榨菜、15万担烤烟、10万亩花椒、5万亩龙眼、1.5万亩有机大米,贫困农户特色产业参与率达60%。丰都被授予“全市产业扶贫示范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牛 大米 榨菜 花椒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