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管山村走出绿色致富路


到后巷镇管山村采访时,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绿色 :昔日的荒山,早就披上了“绿衣”,为数不多的田地上,也栽种了各种花卉苗木。而在4年前,开山采石是这里的主要产业,座座青山满目疮痍。依靠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管山村终于走出了一条前景广阔的阳光大道。

在村委会后的一片山头,记者看到一位农妇手持农具正在作业,随同的村干部告诉记者,这是村里前不久刚刚栽种的100多亩茶叶,如今,管山村的茶叶栽种面积已达500多亩,由于品好质优,目前市场上 供不应求。未来三年,该村茶叶面积将扩大到1000余亩,并将形成品牌效应。

在管山村,发展生态农业是2008年以后的事。在这之前,全村有四分之一以上人口“靠山吃山”,从事采石加工行业。虽然这一行业壮大了村级经济,也鼓起了农民的腰包,但却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在整天的机器轰鸣声中,石灰粉尘弥漫,给当地百姓生活也带来了严重影响。面对不健康的村级经济发展方式,管山村党总支书记管德荣等村干部感到必须要痛下决心,改变思想观念,转变经济结构和从业方 式,寻求更新更好的发展路。

2007年开始,管德荣经过了一系列的学习调研和考察,本着“宜矿则矿、宜林则林、宜茶则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呼应镇政府“北工南农”的总体规划,开始大力发展高效绿色产业,实现效益互补、生态平衡。

对于管山村的村民来说,他们已经从山石上赚来了第一桶金,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去干实业。

2008年是管山村的转折年,这一年,管山村关停了所有采石宕口,决定发展高效花木和经济茶果林种植,并启动“千亩茶园”计划。      这一重大转变看似突兀,实则不然。管山村党总支副书记胡国华说,2004年并入管山村的尚庄村在上世纪80年代就盛产茶叶,并且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技术灌溉,当时规模就有200~300亩。管山村以此为样本继承并发展茶叶生产,目前已经有500亩茶园,2000亩苗木。

“我们管山村总共5.8平方公里,耕地大概只有2000亩,其它的全部是丘陵荒地。”胡国华说,今后茶园和苗木会向荒地挺进,让荒地派上用场。

管山村现在还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花木专业合作社、鸡笼山茶叶专业合作社三大合作社,其中586户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占总农户的95%,入股面积5300亩;花木合作社规模则达到了3000亩,引进了青枫、紫薇、香樟、海棠等优良品种;茶叶合作社的500亩,引进了最新品种白茶、龙井、大红袍等,如今也已形成特色产业。

“我们还在2010年和2011年实行了两个‘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项目’。”胡国华说,仅2010年在这个项目上就投资了250万元,辐射范围2000亩,而2011年的项目正在进行中。

今年,省农业厅已批准丹阳丘陵地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后巷镇管山村千亩高档花木基地扩建项目”,管山村的各种设施已经准备就绪,花卉苗木已经栽种完毕,相关服务设施正在抓紧进行。据了解,下阶段管山村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尽早完成“万亩花木,千亩茶叶”目标,进一步改善村生态环境,为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土地 茶园 丘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