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秋冬菜种植成为农民致富主要门路


  大年初十,春节的喜庆气氛还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街巷中依然是浓浓的年味,但田阳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已经非常热闹。讨价、验货、装车……到处一派繁忙的景象。“今早我一个‘摩托箩拉’就收入一千元钱”来自田阳县百育村七联村的农民黄成海指着摩托车上的两个空箩筐喜滋滋地说。随行的田阳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赵世海告诉记者,黄成海卖的是金币小番茄,今天的市场价是一斤3元,摩托车每次能拉 350斤左右,算起来应该是超过一千元的。

  菜农笑了,经销商也很高兴。来自江苏的蒋孝天从田阳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开张第一天起就一直在这里进行蔬菜批发生意,至今已经11年,去年他从这里批发到江苏等地的蔬菜超过500万斤,给他带来了可观的效益。“百色的蔬菜品质好,拉到外地供不应求。”蒋孝天说。

  “往年的这个时候市场里熙熙攘攘,拉货的车排到外面的公路上去,今年由于气候的原因,番茄的成熟期往后推,估计10来天后才到旺盛期。”赵世海说。批发市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市场里汇集了来自不同县(区)的蔬菜。现在市场里有收购蔬菜的铺面280多间,最高峰时活跃着除了西藏之外的来自全国各省市的 2000多个经销商,每天发出去3000多吨各种蔬菜,提供了清洗、包装、装卸等3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了运输、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田阳县田州镇兴城村,村口一块写着“西南番茄第一村”的大牌子吸引住了我们。农艺师赵世海说,之所以称为“西南番茄第一村”,是因为这里的番茄种植最早、规模最大、单产最高、质量最好、效益最高。村前,一片广袤的良田里种植的都是番茄,三三两两的农民正在施肥喷药。番茄果结得很多,但大多只有小指头大小。赵世海说,经过多年的摸索,这里的村民总结出了很好的经验,不仅具备了高超的护理技能,还懂得利用优质品种、延迟挂果期、错开上市时间等提高单产效益。

  这时,村支书黄子刚闻讯驾着自己崭新的雪佛兰轿车赶了过来,他指着眼前的这大片番茄地,就像在指挥着千军万马。他说这是一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优质的蔬菜吸引了众多经销商,他们的番茄在地头就被抢购了。全村有3600多亩地,加上外出承包2500 多亩,一年有6000多亩的番茄地,最高亩收入超过2万元,即使按平均每亩8000元计算,他们村500多户人家每户的收入也都有50000元左右。 “村里像我这样开上小轿车的就有将近20个,节前又有20多名村民集体报名考驾照,并准备购买汽车,不久以后,村里的汽车将大量增加,我们将从 ‘摩托车时代’走进 ‘汽车时代’。”黄子刚自豪地说。

  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市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少县(区)成立了“蔬菜协会”,采取“协会+公司+农户”的形式,有组织地引导农户进行蔬菜生产,从而加快新技术、新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加快信息的流通,提高蔬菜的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市形成了三大蔬菜种植区:一是右江河谷秋冬菜种植区。这个区包括右江、田阳、田东、平果等四县(区),是国内引进的新品种重要的生产、实验基地,涌现“田阳小番茄”、“田东甜椒”、右江区“福禄大肉芥菜”、“平果霸王花”等品牌;二是北部土山绿叶蔬菜及多年生蔬菜种植区。蔬菜产品种类以绿叶类蔬菜为主,商品菜以八渡笋、生姜为主要特色产品,“田林八渡笋”、“西林生姜”成为产业化程度比较高,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名、特蔬菜品种;三是南部石山区蔬菜种植区。包括德保、靖西、那坡等三县,出现了“靖西大肉姜”、“德保指天椒”等地方名牌产品,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番茄 品种 生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