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林高成:地里气候,水温,非常不适应我们养这个鲍鱼,特别养这个皱纹盘鲍,大连带来的好苗,它就适应在大连和威海这边生长。
一般人看到这样的结果也就放弃了,然而林玉雨却继续在海里折腾。村里人看着林玉雨自己跟自己较劲,也觉得很奇怪,难道他真有天大的本事,能让福建夏天的温度降下几度来?
村里对林玉雨的鲍鱼养殖事业很重视,也指望着他成为领头人,将来带领全村人一起致富。看见遇到了这样困难,村里的党委书记林仙钰、村支书林炳东和几个村干部一起给他想了个主意:北方气候合适,那干脆需要的时候就运到北方去养吧。
一听这话,林玉雨傻了:自己费尽力气把北方的鲍鱼运到南方来养,难道现在要运回去吗?况且,出过海的人都知道,在海上漂有多么不容易,更别提船上还运着经济价值这么高的活鲍鱼了。
林玉雨:第一反应这不可行,不可能的事情,距离南方几千公里,怎么拿到山东去,不现实的东西,怎么拿。
跟林玉雨一起合作的几个养殖户也打起了退堂鼓。
养殖户林锦荣:当时投入比较高,风险比较大,就不敢开始。
养殖户林高成:买苗的积极性都没了,都没了,大家说,在我们老家,在石城那边,养这个鲍鱼,这条路非常渺茫了。
本来有四五个人一起做,一听这个主意,都傻了,都不敢第一个尝试。林玉雨却悄悄地开始考察。找了一圈他发现,用空运费用太高,并且量太小;用车运太慢,鲍鱼都臭了,只能用船运。即使是租船,运输一次也得好几十万,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投资。然而林玉雨左思右想,鲍鱼放在福建,明摆着养不出来,拉到北方是现在唯一的出路。
林玉雨:因为这个鲍鱼的附加值这么高,非要拿到北方去养殖不可的情况下,你肯定要想出一条路。
于是,他就去福建租了一条载重800吨的船。
林玉雨:船是最重要的,船选不好的话你,一条船价值几百万,我们鲍鱼价值几百万,放在里面,运输不好的话,损失一下子就是几百万,鲍鱼都死掉了。
此时林玉雨已经亏了100多万了,而花上这个船钱运到北方去,谁也不知道鲍鱼究竟能不能养成。然而林玉雨决定搏一搏。
2003年6月,林玉雨装满了活鲍鱼的船,就从这里,出发了。大船在茫茫大海上整整航行了三天,看尽了大风大浪,经过了急流险滩,终于到达了鲍鱼的新家:山东威海的俚岛。
这里就是山东俚岛。现在,林玉雨的鲍鱼正养在这里。
林玉雨:已经进入我们养殖区了。
工人们正在喂鲍鱼。而他们给鲍鱼喂的,不是别的,就是系着鲍鱼网箱的绳子上养殖的海带和紫菜。
林玉雨:我们来的时候,海带就是这边海区里面就有海带,我们就不用再去买饵料,直接从绳子上拔下来,拔下来用这个粉碎机粉碎一下,喂给鲍鱼,承包方也节省,他也不用收海带了,就直接卖给我们鲍鱼吃了,他也节省很多人力。
记者:等于整个喂鲍鱼,收海带的工作,这么一个小船就完成了是吧,2个到3个工人就完成了?
林玉雨:对。
正在给我们介绍着,林玉雨突然不说了。
林玉雨:我晕船了,我没办法说,叫我们这小伙子给你说。
记者:你晕船了,想吐了,这就想吐了?
林玉雨:你跟他说,你跟他说,真的想吐了,不行了,这个浪这么厉害。
记者:会吐吗,你会吐吗?
林玉雨:会吐,没办法,真的,这种浪很容易吐。
记者:今天算浪大的是吗?
工人:不算浪大,今天这个浪还可以。
记者:林玉雨不行了?
工人:你们不晕船?
记者:还行。
记者:想吐吗,想吐就吐,没事。
林玉雨:吐不出来,我心里很难受。
这么多鲍鱼,吃饲料是个大问题。而这片海域本来就是养殖海带的。林玉雨到这里来,就解决了饲料问题,而海域的承包方就解决了销路问题。
宋洪泽:海带是给鲍鱼吃的,鲍鱼的饵料全部都是海带。
然而开船运送一趟,不算鲍鱼的风险,人员加上船的租金,各种设施设备的费用就高达40-50万。山东的水域还要付给别人租金,一共要60多万元。林玉雨花下这么大的成本,究竟能否在山东如意养出鲍鱼呢?而这些鲍鱼在自己的老家,又能否长久安身呢?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0-11-29/20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