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一趟旅行带来的财富转机


  但令马俊生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改变带来的不是他想象中的后来者居上,而是急转直下,甚至把他推向了绝境的边缘,差点倾家荡产。

  凭着“蔬菜状元”的经验和眼光,马俊生开始以变求生存,但这次改变却给马俊生带来了预想不到的后果。

  当时整个牧牛乡种的都是一种软质蘑菇,软质香菇虽然产量大,但却不耐储运、容易变形变质,这是牧牛乡蘑菇产业的软肋。

  姜百秋:常温放一天,这菌褶就开了,这里就红根。

  记者:好的就是这个地方是往里收的,扣起来的。

  姜百秋:对。像这样的就是开了一点了。这样质量就不行了。

  记者:比如说采下来,早上采下来,下午送到这来的话。

  姜百秋:和这差不多,都开伞了。

  农户:最远也运不出去500公里,还是道指不堵车。它常温不能超出10个小时。

  马俊生是个不安现状的人,看清了这种形式后,他决定创新。能不能种一种耐储运的品种,来改变自己的被动局面呢,他到处打听,终于从福建找到了,常温可保存10天的硬质香菇。硬质香菇比软质香菇含水分少,不容易变质。

  收购商:这个香菇可以卖40天没问题。你看可以这样随便捏。

  2008年年底,马俊生花了几十万准备了34万硬质香菇棒菌种,他是第一个引进硬质香菇的种植户,马俊生相信凭着自己独特的眼光,他也能在竞争激烈的蘑菇行业中后来居上。马俊生万万没有想到,这种改变带来的竟然是一场灾难会。

  腊月二十三,是传统的小年,这一天马俊生给工人放了假,厂里还剩了些零碎活,马俊生想着干完就回家过年。

  马俊生:就这样的炉子,东北地区腊月是最冷的,菌种必须升温,升到20度,我就在里面烧热风炉。

  忙了一下午,到晚上马俊生封了炉子,回了家,刚准备歇歇,就听见女儿大叫起来。

  马俊生:爸,着火了!

  马俊生心里一紧,赶紧冲出屋。

  记者:当时看到什么情景?

  马俊生:当时看到什么情景,已经是大火熊熊。那火烧的

  妻子:都傻了,不知所措了,不知道怎么办了,也想上去能拿出点东西来。

  马俊生:当时真傻了,她要进去抢东西的时候,我就抱住她就傻了。

  马俊生的200万征地补助款全投在了蘑菇上,一夜之间就被一场大火烧得干干净净,第二天早上,在清理现场的时候,马俊生只在废墟里挖出了这枚代表辉煌过去的辽宁省劳模奖章。往前放对上去。

  马俊生:就剩这一个了,其它的都烧没了。

  除了这枚劳模奖章,马俊生几乎倾家荡产了。那一年,马俊生给自己放了十七天假,不是他不想做事,而是他已经没有钱再重来了。这个当年集荣誉和财富于一身的“蔬菜状元”,种蘑菇以后,被这场无情的大火推向绝境,很多人都为他感到惋惜。就在马俊生感到绝望的时候,事情却突然出现了转机。

  镇长助理:当时的产业惨遭这场灭顶之灾,如果不伸出援助之手,他的企业就破产了,党委马上立即组织领导班子,到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镇政府帮马俊生协调贷款,拿到第一笔20万元后,马俊生知道这就是最后的机会,能不能翻身就在此一举。大年初七,他就带着工人开始建厂房。重建厂房后,马俊生没有多余的钱来买菌棒了。情急之下,他决定自己来做。

  马俊生:当时就心说,我的损失,我要加班加点地干,要把菌棒做出来,补救回来。

  马俊生怎么都不会想到,他的这个省钱的办法却给自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2009年开春后,马俊生和工人加班加点、没日没夜地赶制出了30万袋菌棒,只等着天气适宜就能投入生产了。一天,马俊生在菌棒堆里发现了一种可怕的现象。

  马俊生:这种链孢霉,红色的,一动像粉尘一样。如果发生这种菌,基本就不可治了。当时我们每天都往外拣坏的,今天拣了明天又有。

  马俊生做的都是当地没人种过的新品种,一切技术都要自己摸索。然而制菌棒有相当的技术难度,稍有差错就会失败。而那时的马俊生已经顾不上反省问题出在哪了,他每天能做的就只有一件事——销毁废菌棒。

  工人:不扔怎么办?坏了,不能用了,必须扔。真挺可惜的,那是花多少精力多少钱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蘑菇 香菇 蔬菜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