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种植大棚蔬菜发家致富的阳高农民闫振国,在当地很有名气。
“有技术、会经营、热心肠”,在群众眼里,他既是个能人,又是个忙人,同时还是个名人。
几经联系,1月28日晚上,记者在他家中总算见到了这位大忙人。中等个子,爱说话,一脸的憨厚,很是热情。知道记者的采访意图,闫振国安排记者和县里的两名同志在他家过夜,和他的交谈也就此开始。
年过五旬的他,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始终在“摆弄”着他的手机。
面对记者的好奇,闫振国展示起了他的微信朋友圈:这位是中国农大的高教授,这位是省气象局的钱工程师,这几位是蔬菜经纪人,这些是农民种植户。他说,这几天大棚蔬菜的黑星病很厉害,需要杀菌剂控制和浇水灌溉。种植户通过微信问得多,回复的问题也就多。
经了解,他从事大棚蔬菜种植20余年,不仅自己致富,而且凭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先后被评为省劳模、先进科技工作者。群众信赖,让他成了大忙人。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他也追赶潮流,于2014年冬天建起了阳高县设施蔬菜技术交流群。
说起微信群的作用,他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过去农户忙到黑就得收工,如今晚上都能干活;过去电话有时说不清,现在图像发来,能准确诊断蔬菜病害。他说,建起交流群后,加入群里的农民种植户已满百人。此后要再加入群,互联网规定需对方绑定银行卡,因农民大部分还没有这一习惯,直抱怨进不了群。无奈,他又建起了“阳高县设施蔬菜技术交流群2”。现在“群2”的朋友马上又要满百了,正琢磨着建立第三个群。
第二天上午,闫振国家的大棚变成了农民的“活课堂”。在他的指导下,六七个村民起垄、挖坑、移苗、浇水。问及这些来者是谁,来学习啥,他答道,是“朋友圈里的人”,主要是实践无公害番茄的种植技术。
晚上忙线上“朋友圈”的事儿,白天忙线下“朋友圈”的事儿。他专门又购置了一部手机,用来应答老年种植户的电话咨询。他说,两部手机一个目的:让线上“朋友圈”的事儿不占线,让线下“朋友圈”的事儿不断线。问及他线上线下的朋友有多少,他说遍布县里和邻县,有近万名种植户。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6-02-06/2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