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陈希好积极寻找新的捕捞办法时,一场暴风雨不期而至,当年溃堤的地方,再次告急,陈希好全家出动在堤坝上抢险,周边的200多名群众都赶来扛草包、打草袋,但是,2005年7月9日,暴雨连降到第5天时,堤坝被冲开了一个大口子,上一次溃坝时的惨景再次上演。
陈希好的儿子陈磊:“这个坝从开始破一直到最后,一直都在跑鱼,跑了有一天一夜吧,一直跑到坝子封上为止。”
陈希好:“反正心里不好受,毕竟辛辛苦苦几年养出来的鱼,投入那么多鱼苗,眼看就要丰收了,最后什么也没有了,这个心情能好受吗?不好受。”
如何在“塌陷区水面”捕鱼的问题还没解决,一场不可抗拒的暴雨,又几乎冲跑了所有的鱼,陈希好投入的200万元打了水漂,实施5年的养鱼计划处处碰壁,陈希好第一次对“塌陷区水面”感到了害怕。就在大家都以为陈希好放弃养鱼的时候,2007年,已经2年没有在“塌陷水面”有任何动作的陈希好,突然养起了一种怪鱼。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新集镇村民陈士俊:“第一次看,觉得就跟那鳄鱼一样,也难看,都讲这是什么鱼。”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新集镇村民胡启:“鱼长得怪怪的,身上没有鳞,肚子扁扁的。看见那样子挺奇怪。”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新集镇村民:“讲这种鱼你能不能卖掉,这鱼有没有毒,长得太奇怪。”
这就是村民口中,陈希好养殖的怪鱼,名叫鲟鱼,是淡水鱼中体形最大、寿命最长、最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曾与“恐龙” 生活在同一时期,被称为“水中活化石”。
陈希好:“这个鱼都几百斤一条,大的都一千都公斤一条,我们养小鱼养惯了,看见这个大鱼就心动了,你看可以繁殖的。”
记者:“能摸到它吗?”
陈希好:“你看,你看,你看大不大。”
记者:“它不怕人吗?”
陈希好:“不怕,不怕人,不怕人。这条鱼两百多斤,这条鱼,它将来有深加工,繁殖的效益。”
鲟鱼的鱼苗价格是四大家鱼的十倍,而且养殖成本也较高,在“塌陷区水面”养殖了7年鱼都没有得到回报的陈希好,为什么要养这种高投入的鲟鱼呢?
难道鲟鱼就可以解决困扰多年的捕捞问题吗?陈希好又是怎么会突然想到要养殖鲟鱼呢?
这里是位于湖北宜昌的一家我国最早开展鲟鱼规模化人工驯养繁殖的企业,2007年,陈希好开车找了两三天才找到这里,当得知鲟鱼的鱼皮、鱼籽、鱼油等都具有深加工价值后,陈希好认定这就是自己寻找已久的养殖品种。
陈希好找到基地主抓生产的负责人蓝大华,提出购买一万尾鲟鱼苗。让陈希好意外的是,蓝大华卖鱼苗竟然还有个规矩,而这个规矩恰恰就成了陈希好买鱼苗的绊脚石。
某鲟鱼养殖深加工企业负责人蓝大华:“他说他是在塌陷区养,他又是煤矿,我就不知道他能不能养了,我不了解他的水温,我不敢买,这也是历来我们卖鱼苗的一个规矩。”
虽然,蓝大华第一次听说煤矿“塌陷区水面”,但光听这又是“煤矿”,又是“塌陷”的,蓝大华就能断定养不了鲟鱼。可是一眼就看上鲟鱼的陈希好,哪肯善罢甘休,经过两天的软磨硬泡,蓝大华无奈的卖给了陈希好1000尾鲟鱼苗,这只是陈希好预购数量的十分之一,目的就是降低陈希好的损失。
某鲟鱼养殖深加工企业负责人蓝大华:“因为如果说是能养的话,很多年前可能就有人要养这个鱼了,可能还是因为它的特殊环境,不能养这种鱼。”
其实,陈希好之所以敢养殖比以前投入高十倍的鲟鱼,并不是他大脑发热,而是源于他一年前结识的一位高人。
这个人就是为陈希好指点迷津的高人——丁凤琴,她可是安徽省水产界的权威专家,当得知陈希好的遭遇后,提出了一个陈希好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养殖方式。
陈希好:“网箱养殖再大的水,对我们危害性不大,再一个就是,网箱养殖,我们的效益比散养高。”
网箱养殖,不仅解决了“塌陷区水面”捕鱼难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洪涝灾害的风险,陈希好当然对投资养殖鲟鱼信心十足。
2007年3月,陈希好将1000尾鲟鱼苗投放到了“塌陷区水面”的网箱里,由于当时整个安徽省都没有规模养殖鲟鱼成功的先例,“塌陷区水面”吸引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水产专家,可是,没有一位专家敢肯定陈希好养殖鲟鱼的做法。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0-07-13/20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