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地区有很多有名的土特产品。过去,来到日喀则,人们总要问:“吃过岗巴的羊肉吗?喝过昂仁酥油打的茶吗?”现在,区内外游客、观光者来到日喀则,就不禁要问:“尝过‘洛丹’牌糌粑吗?吃过白朗的糌粑没有?”
“洛丹”牌糌粑是白朗县嘎东镇贵热村村民罗布旦增去年申请注册的产品。近日,他的这一品牌又获得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这是目前西藏获得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的食品之一。
贵热村地处年楚河中游,土地肥沃,雨水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这里素以盛产优质青稞而闻名全区。过去,罗布旦增和当地其他农民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门心思务农。村里虽然拥有上好的青稞,但人们从来没有想过这白白的糌粑,也会铺出令人赞叹的致富之路。
经济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就必须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罗布旦增于1995年贷款买了一辆“东风”货车开始走出山村闯市场。一次往拉萨跑运输,罗布旦增看到拉萨市场上一些堆龙德庆县生产的糌粑很受欢迎,联想到家乡堆满仓廪的青稞,他就琢磨起来:贵热村每年收获的青稞,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换成家庭生活必需品,在这个过程中,1斤青稞按最高价格7角算,换回一双7元左右的球鞋至少需要10斤青稞,然而磨成糌粑后,1斤最高可卖2元钱,换回一双球鞋只需3斤多青稞,这么一算,究竟怎么合算很明显。
经过一番筹备,1999年,罗布旦增开始向糌粑加工业进军。
创业之初,罗布旦增针对糌粑市场逐渐成熟的情况,决定从质量和销售服务上下功夫。他依据市场消费群体结构,把糌粑分成三个不同档次,实行不同价格。同时,为了让产品很快被市场接受,他时常组织车辆,送货上门。经过近3年的生产实践,罗布旦增生产的色泽洁白、入口醇香的糌粑,很快风靡日喀则、江孜、白朗等县市。
企业在市场运行中,犹如一只小船在大海中航行,随时都有危险,特别是产品品种比较单一的企业。鉴于此种情况,罗布旦增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他利用糌粑加工的副产品??麸皮,发展养殖业,延长农产品增值链条,实行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模式。
去年,白朗县被列入自治区“年楚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范围。罗布旦增又有了新的设想,他准备将糌粑加工厂的产业链进一步延长,发展禽畜养殖加工业,探索农村新能源建设,发展沼气,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糌粑加工生产销售的良性循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经过几年的运营,罗布旦增的糌粑加工厂从众多糌粑加工厂中脱颖而出,由建厂初的年生产7.5万公斤,年销售总额24.6万元,年平均纯收入为4.9万元的手工作坊逐步发展成年生产65万公斤,年销售总额234万元,年平均纯收入38万元的私营企业。
罗布旦增富裕了,但他深知,能有今天的富裕生活,全靠党的好政策。
自己虽然靠党的政策富起来了,但周围还有很多乡亲处在贫困线上,他要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企业上了规模,需要雇佣工人时,他首先考虑的是本村的贫困户。目前,企业雇工中有90%是本村的贫困户,仅此一项,就为群众每年增加现金收入27万元。另外在收购青稞时,他按国家收购价优先收购当地群众的余粮,这也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了乡亲们的现金收入。
成功了的罗布旦增,经常深有体会地对周围父老乡亲讲:“要想富,思想是关键。过去,我们总觉得贵热村没什么发展潜力,现在我不是靠本地资源优势富起来了吗?要想富,就必须扔掉头脑里旧的条条框框,排除等、靠、要思想,以新的眼光多看看身边的事。”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0-06-18/19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