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沙里淘金 年赚千万


这里是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的沙嘴墩。从这里往北就是巴丹吉林沙漠,4万平方公 里的无人区,春季沙尘肆虐,夏天地面温度达50多度,冬天则到了零下30度左右。因为生态恶劣,巴丹吉林沙漠也是一片无人区。但有一个人,却进入了这片无 人区,并在这里创造了难以置信的财富奇迹。

  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我们见到来接我们的主人公——柴在军。

  还没聊上几句,柴在军的一次性火机就在裤兜里爆了。

  记者:“什么东西?”

  柴在军采访:“打火机烧着了。”

  记者:“没事吧”

  柴在军:“没事,没事。”

  2009年6月30日,我们采访这一天的最高温度达到35度,每年这里年降雨量只有50到80毫米,而蒸发量则 达到2400多毫米。炎热、干旱、少雨就是这里的特点。

  今年48岁的柴在军是高台县人,十几年前在外地靠着物流,运输,积累了近三千万元的财富,对当地人来说,柴在军 是一个从沙漠里走出去的传奇人物。然而就在1994年,柴在军却回到了这里,决定沙漠里淘金。

  究竟什么吸引柴在军,让他义无反顾地走进无人区?

  他又是凭借什么,在沙漠里收获了财富。

  1994年春节,柴在军回高台县探亲,在距离县城十几公里的地方,家乡首先给了他一个见面礼。

  柴在军:“黄沙就整个堆积在路上,你就过不去了。”

  瞬间刮起的特大沙尘暴。将车都掩埋了,柴在军只好徒步走回了家,就是这次沙尘暴,从此改变了柴在军的人生。

  几个月后,柴在军去东北看舅舅,舅舅是石油专家,柴在军与他聊起了在老家遇到沙尘暴的事。

  柴在军:“他跟我说,找出什么植物,什么东西在沙漠里能够适应,什么东西能在沙漠里提高我们的效益,而且还能够 节省水。”

  舅舅向柴在军提到,沙漠里也有商机,比如以色列地处西亚沙漠边缘,自然资源匮乏,严重缺水,土质低劣,但是以色 列利用先进的技术对农业进行开发,不仅满足了自身需求还有大量农产品出口。

  回到高台县,柴在军找到了当时高台县土地管理局局长孙维新,提出在沙漠里开发一些农业项目的想法。

  孙维新:“对这个地方进行治理,可以招商,一个是招商来了进行开发,再一个就是说,我们现在,有人开发我们迫切 希望。”

  听了柴在军的意图后,孙伟新报请政府同意,将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一片将近三万亩的盐碱地和沙漠戈壁滩,无偿划拨给 他。

  虽然这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盐碱地,三分之二是沙漠戈壁滩,但是无偿获得这么一大片土地,柴在军还是很意外。有三千 万的积累做后盾,他雄心勃勃,决定用三年时间让这片沙漠见到效益。

  柴在军:“当时算过账,算过账,我们投它个两三千万,要做它个像样的事情。”

  1995年春天,柴在军将沙漠戈壁用推土机将沙丘推平了,在里面泼硫酸,埋猪粪,目的是中和土地的盐碱性,但是 三年时间里这片荒漠,什么也没有长出来,直到第四年,三万亩地,只长出了一千亩苜蓿,柴在军尝试种植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都种不出来。

  究竟靠什么才能在沙漠里赚到钱?沙漠里能种什么?

  1999年,为了彻底弄清,适合沙漠种植的树种,柴在军决定去同样干旱地区考察。

  柴在军开车用了43天,跑遍了周围9个省的102个县市,专走沙漠无人区地带,迷路是家常便饭。到了沙漠地区, 常常要推着没油的车找加油站,有的时候没吃没喝了,只能把车舍弃后,去找水源和食物。就这样,经历了总里程2万公里,柴在军终于找到了他要的东西。

  柴在军:“樟子松它是喜欢沙地,这个长的快的这个下面肯定是沙,长到土里面它就慢了,为什么呢,它就是这个土壤 的这个通透性越好,生长速度越快。”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樟子松 番茄 荒漠 土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