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cctv致富经:公水牛引发的财富奇缘




         廖世明和乔加亮达成了长期供货协议,当时牛干巴的进货价是60元一公斤,经过成本核算他把销售价定在每公斤80元。廖世明在昆明市最繁华的五华区租下了一个店面,可是出乎他的意料,专卖店开张后一直门庭冷落。 

         廖世明:“赚不到什么钱,一开始的话大家一是不认识,二是觉得这个价位有点高,没有尝过这个产品,是一个新鲜的产品,销售不是很理想。” 

         第一批2万元牛干巴廖世明足足卖了快3个月,除去房租等各项开支不赚反亏,倒底该用什么方式吸引顾客,让他们了解傣族的牛干巴呢?第二次到乔加亮的加工厂进货时,廖世明看着敲牛干巴的木锤突然有了主意。 

         廖世明:“因为我们火烧干巴最关键的一个工序就是用木锤敲,我们在这里敲的话,很远很远就闻到我们这个香味,消费者就会寻香而来,你看我们就这样敲,能够增加我们的趣味性。” 
         
         廖世明:“欢迎品尝,欢迎选购,来来来,火烧干巴,现烤现卖,好吃不上火。” 

         廖世明把木锤木墩挪到专卖店,现场加热牛干巴进行锤制,直到现在他都延用这种销售方式。在昆明还没人像他这样卖牛干巴的,顾客路过专卖店都觉得很好奇,有的人还忍不住要亲手锤上两下,听过店员介绍再闻香品味之后,顾客也愿意购买了。 

         顾客:“好吃,香,有点甜。” 

         顾客:“吃起来特别香,那种味道好像就感觉,刚拿出来的那种牛肉,刚做出来的那一种。” 

         改变销售方法后,专卖店一个月就卖出了1.5万元牛干巴,这给了廖世明很大启发,他这才发现滞销的原因不在产品本身,展示傣族特色才是销售的关键所在。他想更进一步加强宣传,让傣族牛干巴占领整个昆明市场,他反复琢磨傣族还有什么特色可以利用呢? 

         这里是昆明市的春城路,每到周末这里都会有傣族歌舞表演,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随后观众还能参与竞猜赢得奖品。 

         活动主持人:“我们来问前面的朋友,这个小卜哨在傣语里面是什么意思,谁举手最快?这个顾客过来。” 

         顾客:“是小姑娘。” 

         活动主持人:“对,小姑娘,奖励一包。” 

         这样的活动正是廖世明当初想出的策略,通过宣传更多的昆明人了解了傣族牛干巴。廖世明趁势出击,他采用多点布局的方法,在昆明及周边城市相继开出了26家专卖店,每家专卖店虽然面积都很小,但是都选择在繁华地段人气很旺。 

         记者:“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外国顾客:“这是第一次我在中国,尝一尝这样的东西。” 

         记者:“没有见过是吗?” 

         外国顾客:“对,没有见过的。” 

         记者:“尝了一下感觉味道怎么样?” 

         外国顾客:“味道很好吃。” 
         
         到2007年,廖世明的牛干巴一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他在德宏建立了自己的加工厂,还增加了酸角糕等傣族特产与牛干巴搭配销售。就在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时,一个巨大的危机悄然降临。 

         2008年2月的一天,廖世明突然接到电话,一个员工去收牛时被人打了,而且对方扬言不让他们再去收牛。这里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最大的活牛交易市场,接到员工打来的电话,廖世明立即赶到了事发现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牛 牛肉 养殖基地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